歷史人物事典故
歷史上很多有名的人物做的事情,會被人記錄下來,并廣為傳頌,以下是小編提供的歷史人物事典故,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人物事典故一: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借故殺人。一天,廚師送上來熊掌燉得不透,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 正好,尸體被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看見。他們了解情況后,非常氣憤,決定進宮去勸諫晉靈公。士季先去朝見,晉靈公從他的神色中看出是為自己殺廚師這件事而來的,便假裝沒有看見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來到屋檐下,晉靈公才瞟了他一眼,輕描談寫他說“我已經(jīng)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后一定改正!笔考韭犓@樣說,也就用溫和的態(tài)度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 但是,晉靈公并非是真正認識自己的過錯,行為殘暴依然故我。相國趙盾屢次勸諫,他不僅不聽,反而十分討厭,競派刺客去暗殺趙盾。不料刺客不愿去殺害正直忠貞的趙盾,寧可自殺。晉靈公見此事不成,便改變方法,假意請趙盾進宮赴宴,準備在席間殺他。但結(jié)果趙盾被衛(wèi)士救出,他的陰謀又未能得逞。最后這個作惡多端的國君,終于被一個名叫趙穿的人殺死。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釋義:“非”,不是!笆搿闭l。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沒有過失?
歷史人物事典故二: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季,曹操帶領隊伍去伐罪張繡,氣候熱得出奇,烈日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隊伍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憂貽誤戰(zhàn)機,心里非常著急。但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速速度呢?他立即叫來向?qū)В那膯査骸斑@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另有很遠的旅程!辈懿傧肓艘幌抡f,“不行,時間來不及!彼戳丝辞斑叺臉淞,沉思了一會兒,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措施!彼垃F(xiàn)在縱然下下令要求隊伍加速速度也無濟于事。腦子一轉(zhuǎn),措施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部隊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邊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好像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調(diào)禁不住加速了很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夢想慰藉自己或他人。
歷史人物事典故三:祖逖 聞雞起舞
祖逖曾和幼時的摯友劉琨一起擔當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情感深厚,不但經(jīng)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并且另有著共同的遠大抱負:立功立業(yè),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半夜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夜里聽見雞叫不祥瑞。”“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今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怎樣?”劉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們每日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翔,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中斷。工夫不負有心人,路過持久的刻苦學習和練習,他們終于成為了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素材解讀:
只有不停盡力,才有大概得到成功。不路過盡力奮斗,不能成就事業(yè)。
合用主題:盡力勤懇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