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的民風民俗作文
安陽的民風民俗,大家了解多少?以下是關于安陽的民風民俗作文,我們一起去了解一個不一樣的安陽吧!
安陽的民風民俗作文1
跟其他地方比,安陽的民俗基本與內地一樣。春節(jié)吃餃子,放鞭炮,穿新衣服,走親訪友;端午節(jié)基本只有吃粽子;中秋節(jié)吃月餅,走親訪友。
義烏物產豐饒,紅糖、火腿、南棗被稱為義烏“三大寶”飲譽海內外;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產,歷史久、產量大、質量上乘。而安陽的送羊卻很獨特:女兒結婚生子后,每年農歷五月,備上燒餅、油條等四樣禮品,攜子回娘家看望雙親,稱"瞧羊"。民間流傳有"割罷麥子打完場,誰家閨女不瞧娘,瞧娘不是瞧娘,是讓娘家去送羊"之說。六月由娘家用白面蒸成羊形面食24個(大、中、小羊各8個),兼有麻糖、水果、西瓜等夏季食品送到女兒家,謂之"送羊"。此舉取"羊羔跪乳"之意,教育外孫長大成人要孝敬雙親。如外祖父母已故,由舅父、妗子送羊,民間有"妗不倒,羊不了"之說。送羊時間一般是在農歷六月二十日之前,二十日之后送的羊稱為瘸羊。有的只送3年,有的送到外甥結婚后,有的只要外甥在一直送。安陽城鄉(xiāng)頗為重視此俗。
豫北好幾個地方都有這個風俗,倒也不是只有安陽這樣。
安陽的民風民俗作文2
為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按照全國文明辦主任會議關于開展形式多樣的節(jié)日民俗活動的安排部署,1月25日, 由安陽市委、市政府主辦,市文廣新局承辦的安陽市首屆新春民俗文化展在安陽市“兩館”廣場拉開大幕,為市民提供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盛宴.據不完全統(tǒng)計,春節(jié)期間,到“兩館”廣場逛“文化廟會”的安陽市民有35萬余人次.
一、中華飲食文化大餐
內黃筲灌腸、水冶酥燒餅、呂村饸饹面、崔家橋芝麻糖、相村皮渣等100多項民間小吃,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大批群眾駐足品鑒.“聽說過、沒見過”、“沒聽說過、也沒見過”、“見過也聽說過、卻總也找不到”的民間小吃在這里齊亮相,讓安陽市民在可看、可嘗、可賞中,享用“中華飲食文化大餐”.
“崔家橋芝麻糖,香、甜、酥、脆、不粘牙!”正在介紹著自家祖?zhèn)鲗氊惖倪@位農民名叫申運海,來自安陽縣崔家橋鎮(zhèn)東曹馬村.為了來參加民俗文化展,申運海一大早就開始準備了.他說:“這個活動給農民搭建了展示民俗的好舞臺.俺得讓市民都嘗嘗咱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好東西!”
二、民間文藝節(jié)目大展示
正月初三,內黃縣的落腔、大平調、大鑼戲;正月初四,北關區(qū)的腰鼓、太極扇、秧歌、鑼鼓;正月初五,林州市的趕旱船、四股弦小戲曲;正月初六,安陽縣的淮調、二鬼摔跤、舞獅……從正月初三到正月十四,每天不重樣的民間文藝節(jié)目在這里齊登臺,讓安陽市民過著“文化大年”,欣賞“文化大戲”. 落腔《王二小趕腳》、大平調《薛平貴還朝》、大鑼戲《竇榮招親》……民間文藝節(jié)目展演讓戲迷朋友過足了戲癮
“現在到處是塑料燈籠,這紙燈籠很少見了!還是這純手工制作的紙燈籠好看、有地方特色!”蘇奇燈籠畫展位前,一位市民感慨.
來自安陽縣永和鄉(xiāng)蘇奇村的蘇奇燈籠畫受到許多年輕人的關注.一位女士手舉紙燈籠邀請靦腆的老藝人蘇加有合影.她說:“我要發(fā)個微博,向外地的朋友介紹一下咱安陽的民俗文化.蘇奇燈籠畫的第5代傳人蘇海亮說:“蘇奇燈籠畫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以前我們村做燈籠畫的很多,現在就剩下我們一家在做了.我一定會把這門兒技藝好好傳承下去!”
三、未成年人的文化年
在市圖書館博物館內還有館藏木版年畫刻版展、有獎燈謎展猜、攝影展、精品書展、兒童電影展播等一系列文化活動,極大豐富著廣大市民群眾特別是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安陽民俗文化展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我要大龍”、“我要公雞”、“我要桃子”……糖畫藝人李克振的展位最為火暴,記者想擠進去拍個照片都難.一問才知,老李做糖畫已有30多年了,全靠自學、自創(chuàng).
“這個年過得有文化!這個年過得有年味!”聽著內黃大鑼戲,蹬著三輪車來看戲的大市莊村農民曹保安一句樸實的話,道出了大家共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