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待人真好征文(九年級2篇)
現(xiàn)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追求利益,喪失了文明美德。
在大街上,如果有一個乞丐,我們所看到的并不是路過的人對他的同情,施舍,而是人們對他的猜忌,漠然。我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掠過一絲涼意和悲哀。
我不禁這樣想:“中國這個禮儀之邦怎么了?五千年的傳統(tǒng)美德到哪里去了?現(xiàn)代社會是進步了,但有些人的內(nèi)心且仍然像魯迅所處時代一樣麻木不仁,他們與從前封建時代的人有什么區(qū)別,我真心希望現(xiàn)代社會像像陶淵明心中的桃花源一樣,人人互相幫助,安居樂業(yè),那該有多么好啊!”不僅僅是我,有許多人也這么想,他們心中充滿著對文明的追求,他們也從心底里希望文明被喚醒,人與人之間真正和諧共處。
當(dāng)然,我們的周圍不光有那些沒有文明禮儀的人,還是有一些具有文明禮儀的人,有一個青年男士抱著孩子上了公共汽車,沒人給讓座,一位老先生不落忍站起來給這個男青年讓座,慌忙之中男青年踩了老者的腳,痛得老者哎呀直叫,男青年一屁股坐下,一句話都沒說。乘客中一位中年人看不過去了,指責(zé)男青年不懂禮貌,男青年理直氣壯地回答:“給抱小孩讓座是應(yīng)該的!背丝蛯@個不懂禮貌的年輕人紛紛指責(zé),老先生歲數(shù)這么大,給你讓座,你踩了人家腳既不道歉,又不說聲謝謝,怎么能這樣呢!男青年不服氣,大聲與眾人爭吵,讓座的老先生出面勸架,讓雙方都少說兩句,為這件事爭吵沒有意思。故事中的老先生就是一位文明的人,他的腳被踩,被迫給讓座,卻以德報怨,他是我們每個人應(yīng)學(xué)習(xí)的榜樣。
如了上面的故事,我深有感觸,我終于真正了解到什么是文明,文明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從自己的行動中體現(xiàn)出來的,我從心底暗下決心:即使周圍所有人都把文明深藏心底,我也要以實際行動貫徹文明,我還要把文明這顆種子播向周圍,播向社會,播向世界。
德謨克利特說過:“應(yīng)該熱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讓 我們共同做一個真正的文明人吧!
德于心
九年級一班
一些事物總會因為時代的不同而顯露出不同的風(fēng)采,而對德的理解,也許會因為時間齒輪的磨合而愈來愈深,愈來愈明了。
小時候就總聽父母說“程門立雪”和“孔融讓梨”的故事,但也是一個一知半解,有時候那稀稀疏疏有些頭發(fā)的小腦瓜也會想問“那老先生為什么不行來讓兩個學(xué)生進去呢”。甚至有時候會有些不負責(zé)任的說:“這種美德心里知道就行了,有這個尊敬師長、孝順父母長兄的念頭、想法就可以了嗎!”現(xiàn)在想想,自己當(dāng)年還真不是一個美好高尚的乖小孩呢,只是知道德于意呢!
上了小學(xué)后,不再像原先那樣的無拘無束,有了老師和校規(guī)拘束了我,在明朗溫馨的教室里成長生活著。只是就像音樂中,不和諧的音符總會有的。
清掃后的教室里或多或少總會有些紙屑,本該愉悅的課間卻充斥著爭吵的臟話……,這不是文明學(xué)生該做的事,更不是什么所謂的德。發(fā)現(xiàn)這些后,我便從行為上自我約束,絕不做一個野蠻的“文明人”。于是,教室里多了一個掃地的女孩,課間的走廊上多了一個整潔大方的女孩……,我慢慢地改變著自己的一舉一動,因為我知道了文明美德不僅在于意,還于行。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初中了,也許是十幾年老師所傳授的“德”已經(jīng)潛移默化了,也許是十幾年的閱歷豐富了我,總之,我感到了“德”的意義我又深入了一層,德于意、于行是遠遠不夠的。于意,只是想想而已,沒有絲毫的誠意,于行,又好像只是些形式上的東西,只是些裝飾品,而,“德”本身應(yīng)于心。于心,才能真正地了解它。
十幾年的歷程,十幾年的感悟。德于意,德于行,德于心,伴著我走過了天真爛漫的童年和依舊笑顏的今天
德——一路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