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開復給中國學生的七封信》有感
你知道的,但很少實踐的事
——讀《李開復給中國學生的七封信》有感
生命,很短,短得讓我們袖手輕喟“韶華梭擲,日月飛箭”。生活,卻很長,很長,其悠長的意味足以讓我們品評終生。在“生”的征途上,活生生的人和事教會了我們太多的智慧和道理?墒俏覀円仓皇侵蓝眩@樣或那樣的原因會讓我們中的大部分失去將這些道理、方法付諸實踐的毅力和勇氣。
我想上述也許是李開復博士寫這七封信的原因之一吧!這七封信內(nèi)容詳實,情感真切,發(fā)人深省。我邊讀邊反思我過去的十七載歲月。我感觸頗多,也許,我還有你都應該知道或在生活中應有意識地去做到以下幾點:
。ㄒ唬 當今社會更要求我們有完善的基本素質
的確,在現(xiàn)在追求高品質,高素質的生活世界里人的基本品質似乎趕不上發(fā)展的高速列車了。人們總是在夸某人有好口才,有強大的氣場,卻從不提及那些最基本的素質。“人貴有自知之明”、“將心比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謙虛”、“執(zhí)著”……在那些浮躁的心中無半寸立足之地。18人看著小悅悅一點點的靠近死亡,卻無人伸手救起這個4歲的孩子。車輪第一次碾軋的是小悅悅弱小的身軀,第二次,碾軋的卻是道德,是人性。隨著這個鮮活的生命的逝去,我們不得不思考“中國人到底怎么了?”然而,我要說的是:一個成功的人不一定有最大的依影響力,不一定有最好的表達能力,但是,一定有最完善的道德(即基本素質)。道德是我們的名片,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學習上,它都是別人認識我們的一個無形的標志。一個具備完善基本素質的人,總是比其他人在各方面更有優(yōu)勢。
(二) 多元化的成功
很多人將成功與“有財富”、“有地位”等劃上等號。我想說的是,這是一種喪失了自我獨立判斷力,背離了正確價值觀的看法。真正的成功并不是簡單地復制別人的成功之路,也不是盲目的追隨某種社會風潮。美國作家威廉·?思{曾說過:“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你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xiàn)在的你強!币簿褪钦f,成功不是要和別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發(fā)掘自己的目標和興趣,努力不懈地追求進步,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比昨天更好。你是獨一無二的,你的成功必定也會是獨一無二的。它可以是你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技術,也可是你得到了別人的肯定,還可以是你找到了回歸自我、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
然而,失敗與成功總是相輔相成的。要知道,每一個失敗不是懲罰,而是一個學習的經(jīng)驗。旅途本身就是一種收獲。很多時候,我們收獲的并非是成功而是你在旅途中所經(jīng)歷的一切。這一切,足以讓你成長。
。ㄈ 跟隨你內(nèi)心的聲音
“你的內(nèi)心與直覺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边@是蘋果公司總裁史蒂夫·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yè)典禮上的致詞。他的話平實、堅定而充滿感召力,同時也印證了“內(nèi)心的聲音”在如今這個選擇無處不在的社會的重要性。“我”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所以,在說話,做事時我們就得大聲說出“我”的看法,“我”的感受,即我們得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需要什么,而不應該隨波逐流。即便是小事也得說出我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讓“無所謂”、“隨便”等詞從你的語言庫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我認為……”、“我覺得……”、“我想要……”只有如此,你才能成為你生活之舟的唯一掌舵者。你要穩(wěn)穩(wěn)地操縱舵盤,決定自己何時轉彎,何時加速,何時減速……
。ㄋ模 奮力一搏
俗語言:“人生十有八九乃不平之事!边@便意味著還有十之一二的坦途。我認為這十之一二的順利于我們已是足矣。因為,大部分的成就便來自于那十之八九之中的奮力一搏。有時,因為害怕失敗,我們不敢嘗試,不去拼搏。此時,我們就得冷靜的分析,萬一失敗最壞的下場是什么呢?左不過是顏面掃地吧!如若成功我們得到的又會是什么呢?退一萬步說,即便是失敗我們也可以收獲“旅途中的經(jīng)歷”。所以,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曾說“當你自認為成功率達到40﹪~70﹪,你就該去做這件事了。也許你會失敗,但拖延或等待的代價往往是更大的!痹谧鍪轮耙欢ㄒ惺〉男睦頊蕚。另外,若等到一件事有100﹪的成功率時再去做,即便是成功了也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因為那是理所當然的。
(五) 選擇的智慧
“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有胸懷來接受不可以改變的事,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這是這七封信中我覺得最具指導意義的一句話。的確,當今的社會給了我們很多在選擇上的自由,可是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并不具備選擇的智慧。那么該如何面對選擇呢?首先,我要說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十全十美的選擇絕不存在。所以,我們應在抉擇前“重重”思考,抉擇后“輕輕”放下。即在選擇之前我們得冷靜地、全方位地考慮,而非只是著眼于兩個對立面舉棋不定。同時,還得勇敢地拋開一些包袱,如:他人的閑言碎語等。一旦抉擇后,事情改變的機率就很小,我們就得從容、淡定的放下。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生活在矛盾中,才不會經(jīng);嫉没际А
以上五點便是我讀完這七封信之后感觸最深的地方。我將它們一一羅列出來:一是為了勉勵我自己,二是希望這五點能夠對正在閱讀此文的你產(chǎn)生些許積極的影響。
正如李開復所言:
21世紀,年輕人的世紀;
21世紀,平坦的世紀;
21世紀,充滿希望的世紀;
21世紀,充滿挑戰(zhàn)的世紀;
21世紀,新一代國際化人才大展宏圖的世紀。
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要相信我們并非身處湖北;身處十堰這個小山城里,而是站在世界的中心,世界的舞臺將由我們來絢麗,來精彩。作為醫(yī)學生的我們,更應具有百倍信心為祖國的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增添上不可忽略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