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200字
一. 伊甸園
哲學最終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 我是誰?我的姓名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符號嗎?是不是一個人的外表或她身體的物理屬性構成了這個人,或者說這個人生命的全部和生命的意義?
2. 這個世界從哪里來?(也可以詮釋成“我從哪里來?”)可以想象,世界是宇宙的一部份,宇宙必定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如果宇宙是被一個上帝(或某種超秩序)創(chuàng)造的,那這個上帝又是從哪里來,是誰創(chuàng)造的?
3. 我到哪里去?這是一個生命歸宿的問題,也是死亡的問題。如果說人死后,精神不死,那這是個意識歸宿的問題。
哲學就是企圖回答這些問題。雖然哲學派別五花八門,手段方法各不同,歸根到底是想找到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事實上,任何哲學家無非是某一種哲學家,他只是在回答他自己世界里的問題。以上三個問題的最終答案并不存在,只不過哲學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一點點在接近真理的光亮。
二. 魔術師的禮帽
1.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哲學思考。通過哲學思考,我們試圖理解我們自己和我們在這個世界的使命。
2. 真正的哲學問題并不多,但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卻很多很多。
3.生命其實就象魔術師的禮帽,你不知道魔術師揭開的瞬間,你看見的是什么。用一句《阿甘正傳》里被引用多次的話來說,生活(生命)就象一盒巧克力。
4. 要成為一個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保持好奇心。好奇心,其實就是對新現(xiàn)象總是有孩童般的興趣和驚異,強烈的求知欲和尋求答案的沖動,對一切權威的懷疑,和對真理的向往。
三. 神話1. 在希臘哲學家以前,人們喜歡編造神話來解釋生命。所謂神話就是關于神(或者上帝或超自然的超能力和秩序)的故事。
2. 生命本質(zhì)的問題,比如“我是誰?我從哪里來?”,都是很容易提出,卻幾乎無法準確回答的問題。
3. 在找到這些問題的其他解釋前,用神話來解釋顯得并不那么牽強。
4.但是,用神話取代思考和推理的缺陷是很明顯的:思考和推理至少領著人們更接近理解真相。而神話無非就是把一種不確定性(對生命本質(zhì)認知的不確定性)轉(zhuǎn)移到另一種不確定性(上帝是從哪兒來的)上去而已。在邏輯上,神話就是循環(huán)論證。
四. 自然派哲學家
1. 古代希臘人認為世界是永恒的。這一點是自然派哲學家的認知基礎。
2.理性主義:parmenides認為我們通過我們的感官來認知世界的觀點是有缺陷的。我們必須求助于理性思維和推理。變化對理性主義者是個難題。parmenides的解決方案是:沒有什么東西真正地在變化,變化只是人們對周圍事物的感覺。
3. 相反,感知主義者heraclitus認為“我感到則我知”,所有的事物都在變化中。
4.empedocles則把理性主義和感知主義揉和在一起。世界有四種基本元素,這四種元素間的關系造成了世界的變化。這種哲學妥協(xié)既讓我們相信我們所感覺到的,也讓我們信任我們的理性推理。
5. 人不可能學習哲學,人只能學習怎樣象哲學家那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