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碎片化說“不”作文1000字
今年的我12歲,閑暇時間,我有時喜歡坐到陽光充裕的寬敞地做個手工品;有時去跟同學們一塊去體育館打打羽毛球,揮灑汗水;有時還去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報個到;晚上順手找?guī)妆菊n外書翻翻,每天的日程很滿,幾乎吝嗇地不想分給睡眠。渾渾噩噩中,不知道究竟收獲的有多少,只有時間一點一點地流失。
回想我的小娘娘,她讀書的時候,鐘愛于近現(xiàn)代文學,聽爸爸說,她這三十年來只真正喜歡過一件事,也真正凝神做過一件事,就是閱讀。盡管已經(jīng)結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早年積攢下來的書籍總是讓她的房間里充斥著芳香。而那年當她為擁有第一本徐志摩詩集欣喜若狂時時,僅僅12歲。
兩個一樣年齡的人,因為時代的不同,擁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是的,碎片化生活的到來,在帶給我們無數(shù)機遇的同時,又讓我們面向許多難以抉擇的岔路口,究竟如何抉擇,如何踏上正確的方向,還得靠自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給予我們充沛的物質(zhì)化生活的時候,我們往往是被動接受,卻忽略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這種趨之若鶩的現(xiàn)象最后造成的結果往往是“愛好”一大堆,一樣會一點,沒有一件精,而且更嚴重的可能會使許多同學壓力過大,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別人能畫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我可以用毛筆寫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或是能代表學校拿個一百米競賽獎杯,更或者沒有其它興趣,就只關注于讀書,也未嘗就不可以。只要找準一個方向,就只做一件事,聽起來挺簡單的,最重要的還是要做正確的抉擇。
知難而上是成功之關鍵。書法家王羲之自幼就下定決心要將自己的字練至登峰造極的境界。目標鎖定后,他兒時以樹枝在地上寫字,用手指在衣襟上書寫,為了“能寫”,各種方式無所不用,后憑借《蘭亭序》名垂青史;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經(jīng)歷的挫折不計其數(shù),緊燈絲就實驗了上千種材料,只為找出最合適的鎢絲,最終造福人類。這些名人若非是比尋常人擁有更加足夠的耐性與迎難而上的決心,不斷努力、不停前進、向困難作斗爭,又怎么會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呢?所以說,專注地、盡全力去做某一件事很重要。就像人們常說的,如果你下定決心去做某件事情,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
克服依賴是重要的輔助劑。網(wǎng)絡的迅猛發(fā)展讓我們陷入迷茫,提筆忘字的經(jīng)歷時常有,寫個作業(yè)搜百度也是常事,似乎來自各處碎片化的信息已經(jīng)足以我們應付各種各樣的作業(yè),失去了對知識記憶的渴望。這樣的情況下,更多得到的是答案,而不是智慧。我們這些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又怎么有能力擔此大任呢?
拼搏吧,少年!向碎片化生活說“不”。將來,若我們想起自己曾經(jīng)有過這么一段透支了所有熱情的時光,一定會讓笑容溢滿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