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玻璃魔方的時代作文900字
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這樣說到:“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我們可以把現(xiàn)在正處在的信息時代看成一個巨大的玻璃魔方,有無數(shù)階,無數(shù)種旋轉(zhuǎn)的方法,同時也有無數(shù)個觀察的角度,以及與之對應(yīng)的無數(shù)種思考方式。然而每一個方塊又是一個個正在不斷刷新的故事——于是,一個光怪陸離、眼花繚亂的世界。而我們每天也都在努力地追逐著它飛速發(fā)展的腳步。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碎片化”這個詞和眾多網(wǎng)紅熱詞紅一般頻繁地出現(xiàn)在各類文章里,爭論的也無非是“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是好是壞。在這篇文章里我想提出的是“角度”和“自省”。
有人說:“碎片化的時代讓信息變得凌亂讓人們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誠然,逛朋友圈公眾號,瀏覽一篇篇各種領(lǐng)域的文章,會讓人有一種自己的知識儲備正不斷加強的自我滿足感,但是這些新知識就像是在腦海中飄著,而這又源于我們對它的“淺嘗輒止”,了解甚微。這個時候我們要思考學(xué)會分類加深理解,而不是責(zé)怪這種閱讀方式讓我們不去思考。至于碎片化的時間,我想起了歐陽修說過“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正是因為他能抓住碎片化時間一點點積累,所以才能有極佳的語言功底寫出了許多流傳千古的文章。
“碎片化”時間管理的方式,從古至今都一直存在。那么為什么現(xiàn)在會有人將它作為一個新的觀念加以包裝再次提出,在我看來除了有些人為了博人眼球夸大其詞,人們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眼花繚亂的信息時代有點“水土不服”以至于草木皆兵了。過于苛求完美的看法和角度不是一種嚴(yán)謹(jǐn)?shù)膽B(tài)度,倒有些固執(zhí)而又刻板。畢竟事物都有兩面性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最后我們再來談?wù)劷嵌,公元?20xx年,項羽兵敗,自刎于烏江。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豐功偉績褪色成一片泛黃的丹青定格在了歷史的潮流中。時過1000多年,杜牧詩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惜之。又過了數(shù)百年,王安石說“百戰(zhàn)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貶之。又過了幾十年,李清照說“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頌之。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xì)v史,答案都是不一樣的。更何況當(dāng)下火熱的話題,又與我們的生活那樣的息息相關(guān)。
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該考慮怎樣才能把自己修煉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