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000字
碎片化這個詞絕不新鮮。似乎是一種發(fā)展趨勢,生活逐漸變得碎片化,各種事務花樣繁多,復雜程度和持續(xù)性卻相應下降。舉個有些老套的例子,明代一個百姓嘴饞想買冰糖葫蘆嘗嘗,于是要穿衣戴冠,到京師的集市兜轉(zhuǎn)幾圈后,順利找到賣冰糖葫蘆的老王。而如今即使是身處上海的我們足不出戶,打開軟件,半分鐘的功夫下好訂單,隨后就有小哥上門來。這就是所謂的“碎片化購物”,而剩下的時間就歸入了下一個“碎片化”的行為。因此我們便有了碎片化學習,碎片化工作,碎片化聊天等等。
生活碎片化根本原因還是要歸咎于科技發(fā)展。一萬年前的史前人類,即我們所說的“狩獵收集者”(huntergatherers),可并沒有碎片化時間——只在乎衣食冷暖,終日為了一張嘴而奔波不停,何談額外時間呢。當人類進入農(nóng)耕社會,不再需要全部時間投入解決溫飽問題了,就出現(xiàn)了宗教工作者,藝術工作者,管理者等新職業(yè)。而再到后來的工業(yè)革命,信息革命……傳統(tǒng)工作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在科技的力量下被壓縮到極致,人類看似是越來越清閑了,但是隨之出現(xiàn)的新時代事務接踵而至且爆炸式增長。于是,我們的時間就被瓜分地支離破碎。
筆者認為,在如今的時代下,如何處理碎片化時間是決定個人成就的關鍵所在。看似同樣環(huán)境,同樣背景,同樣機會,為何有些人能出人頭地,有些人卻碌碌無為?因為總有人始終不滿足于當下,充分利用時間充實提高自身學識修養(yǎng),從而進步不止,優(yōu)秀的光明大道觸手可得,反之最常見也最不負責任的借口是“沒時間”“太忙了”,但這些蹉跎了歲月的卻在朋友圈“熱烈參與”,在王者峽谷中“技術一流”。文革時期的下鄉(xiāng)知識青年,縱使再忙再累,有幾個青年隨身帶著僅有的幾本書,一有空就反復頌觀,常被人恥笑為書呆子,而最后高考入知名大學的恰恰也正是這些充分利用碎片時間的“傻子”。再看公交車上,地鐵上,在“低頭族”中“一股清流”或看書汲取養(yǎng)料或背單詞、看原版提高外語溝通能力,往往是或即將是社會精英。管理好碎片時間,合理加以利用,著實是提高效率、成才的關鍵。
在碎片化的時代潮流中,有些東西往往不得“碎片”。碎片化信息本質(zhì)是被精簡使之易理解的信息。但優(yōu)秀文學和藝術的創(chuàng)造是獨立的一片凈土,它忠于卻高于事實;源于卻又比事實更空靈悠遠,灑脫曠達而簡單。如那輪金色的天體,從寂靜無涯的東方升起之時,即使早已存在且必將還會與我們?nèi)祟愅;即使天文學家物理家準確地描述了它的光譜、質(zhì)量等一切必要信息,仍不足以稱作文學、藝術感動任何人,若非草木,為之動情的無非還是隨之感概于生離死別、游駐聚散、悲憫情懷、厄運中相扶、困境中相助、孤獨中理解、冷漠中脈脈溫情和殷殷情愛…無論抽象還是浪漫地表達,皆為形而上學,沒人敢改變,所謂碎片化也得繞道而行。
碎片化的生活是時代進步的產(chǎn)物,適應之并加以利用和調(diào)整,同時堅守住心里那份美好,也許是無奈中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