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我們切成了“碎片”?作文800字
我走進擁擠的地鐵車廂,環(huán)視一下四周——像我這樣在地鐵上“東張西望”的人都不多了,所有人齊刷刷地貓著腰,仿佛要被手中的那塊屏幕吸進去一樣。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智能手機不斷普及,很多人都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好像也沒有怎么用手機嘛……”雖然說,我們自我感覺沒有花多少時間,但是一旦積少成多,時間就花掉相當多了——剛剛開始工作了五分鐘,便想起來朋友圈里某朋友的動態(tài)我沒有點贊,于是興沖沖地點開,津津有味地看了十分鐘,而后想想時間不多,還是趕快工作吧,于是放下手機。好不容易才進入了工作狀態(tài),一分神,想到某寶今日又有打折活動……于是乎三四個小時過去了,工作進度還停留在最初五分鐘狀態(tài)。
看似是手機影響了我們,倒不如說是我們自己影響了自己——我們沉溺在互聯(lián)網(wǎng)里,享受那種毫不費力獲取信息的快樂。在網(wǎng)上看每日頭條,看那些誘人卻空洞無味的標題,還有所謂的“經(jīng)驗”“干貨”……這種愉悅感仿佛吃薯片——明知它沒有營養(yǎng),或許有害于自己,但還是吃得手不能停,以至于忘記了吃飯。
再者,網(wǎng)上所謂“干貨”質(zhì)量也是良莠不齊,不過是把一些細碎的技巧喂給我們罷了。更有甚者,放著大好的課程教材不用,在那里叫囂著“用碎片化學習取代大學”,這是對學習的誤導(dǎo)。你可以為,抽象的泛函分析同調(diào)代數(shù)是“每天五分鐘”就可以學會的?醫(yī)學生花一個半學期學習的生理學,真的只要一個視頻就可以通曉?那些被領(lǐng)域內(nèi)專家公認的“圣經(jīng)”級的參考資料,哪一個里面不是字字珠璣,充滿“干貨”?只不過我們寧愿不費力地去看這些沒什么價值的“零食”,而不愿意去啃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書本。
把我們切成碎片的,終究還是我們自己,因為自己不愿意去沉下心來工作,學習,而選擇從網(wǎng)上獲取不需要花費腦力的信息,不僅讓本可以工作的時間成了碎片,恐怕讓我們腦子里的知識也都成了碎片,可我們卻依然心安理得,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