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清明作文700字以上
不自主的便想起那句杜牧醺醺然時呷出的名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被雨水與酒水稀釋的哀傷,淡而清,便如那清晨青石板小路上掃出的花痕,還得是昨夜微雨時簌簌而下的杏花留下的。這是清明。
為何年年的這時,都在綴著小雨呢,天上哪兒來那么多溪流呢?昔年外公笑得和藹,對我念叨著:這介子推的忠義還真不是咱一般人能比的,老天爺都哭了好幾千年,看,還停不下來吶。這話外公也是年年都要說的,繼而又撫撫我的額頭,妞妞也要像他學(xué)學(xué),忠義二字可得給我記住了。我那時那么小,哪懂得什么忠義呢?便是現(xiàn)在,也只曉得掃掃墓念念早已不在世的祖先。我只會托腮,在一片煙雨朦朧中,想著那些個衣袂飄飄的年代,那位被后人崇仰的介公曾如何在年年的四月摘茶品茶,笑得儒雅風(fēng)流。可這些都不過是孩童的胡思亂想,后來才知道,介子推是生在春秋時期的山西人,一路陪重耳流亡,功成后又退隱綿山,怎會采茶呢?身份時間形象全不對呀!活脫脫一位人民好公仆被我弄成了戲文里的翩翩少年郎,真是罪過罪過。
再大一點兒,清明便不是那個想來想去的時節(jié)了,我想,或許是我變得匆忙了,或許是外公的精神變得不濟了。那些兒時的詩情畫意在雨中淡得唯有絲絲縷縷,不細聽細聞細瞅真是難覺察到。腦子總是亂哄哄的,裝滿了定理公式,天文地理,懵懂情愫,早沒了絲絲縷縷的空位了。但我總覺得我那不是忙,而是怕。誠然,我是怕懷舊的,所以才故意去忽略清明,忽略她的雨絲和清涼,還有最重要的無端感傷。
小樓一夜聽風(fēng)雨,這種時節(jié),誰敢懷舊呢?原是歡喜的往事,此時此景回憶起來,都如張了青荇般撓得人心直蕩,酸酸楚楚的。不敢懷故友啦,因為斯人已不知在何方,不知那里是否也在漾著雨,連天涯共此時的機洽都沒了。不敢懷故事啦,因為斯事已不來夢里多年,若此時懷念,頗有近鄉(xiāng)情更怯的意味,與其默默為之流淚不如讓美好留在曾經(jīng)。不敢懷那歷朝歷代的古人古史啦,因為正如王羲之筆下的蘭亭序,今人懷古,卻不知百年后又是誰在懷念早已無知無覺的我們呢?
那便不懷舊了吧,這清明于我,既無臆想,也無感傷,豈不正好?可不免還是要吟誦幾句,寫下幾句,可見中國人骨子里便是詩情畫意的,多悲春傷秋的。簾外花開了不少,在水汽中溶溶的一團團,模糊不清的紅與綠,可見清明感傷的不僅是人,連花呀草呀也跟著惆悵了。
因而我這傷情,也便有了根由和慰藉,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