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近清明
武梅 安徽省淮南市高皇中學
二十四節(jié)氣中,與人的心情或情緒有關(guān)系的,恐怕只有清明節(jié)。清明,是一個讓人追思、懷念的日子。
每年清明漸臨時,那紛紛的細雨,便時不時地飄忽個一天半宿,把那乍暖的風,洗得涼涼的。那種涼,是一種凄婉的涼,雖不刺骨,但很刺心?傋屓烁杏X,那風雨中,籠罩著逝去的親人模糊的影子。那影子被雨淋濕透了,寒顫顫的,讓人感傷,讓人心痛——于是乎,那“路上的行人”,怎能不“欲斷魂”?
不過,這種感受,我是在長大了,經(jīng)歷了親人的逝去以后才有的。對于兒時的清明,記憶里有的,只是清新和明朗,悠閑與快樂。
那時,雖然清明臨近,也總會有那紛紛的雨。但那雨,在孩子的眼中,沒有陰冷,更不帶凄婉,有的只是多彩與燦爛。因為,那雨就像一個高級畫師的魔幻油彩;那風,便是雨的畫筆吧。它們潤到哪里,哪里就會很快鋪展出一幅廣闊的五彩風景畫。綠草、紅桃、白梨、黃菜花,還有秋香色的柳……就連那匍匐在地上的婆婆納的小碎花,也都在那雨的浸潤,風的愛撫下,開成一片藍精靈,閃閃爍爍地耀眼。
孩子們最喜歡的,還是清明柳。他們的喜歡不在賞柳、插柳、贈柳、折柳,只在清明時節(jié)的柳最適宜做柳笛。孩子對一切可以弄出聲響的東西,都有著極強的興趣。
清明的柳,比那舞臺上跳白毛女的演員的腰,要柔得多,只要有絲絲風,它就能舞出很漂亮的弧線。此時,柳條兒的皮,最嫩、最厚、最韌。它可以被輕易從柳枝上完整地擰下來。一年之中,也只有清明時節(jié)的柳枝,才可以這樣取下皮,做出柳笛。所以,孩子們更是珍惜。
柳笛的制作方法很簡單。摘下粗細合適的柳枝,捋去柳葉,用小刀切下一段,或者干脆用手一撅。兩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那柳枝段,反向輕輕一擰,那皮便和中間的木質(zhì)脫離了。抽出里邊的木質(zhì),將那管的一頭,用嘴輕輕咬扁,便可吹出或悠揚,或清脆,或渾厚的聲響。
當然,聲音的粗細高低,嘹亮渾厚,可以自己決定。功夫只在柳條粗細的選擇,柳段長短的切割上。
“處處兒童吹柳笛,扶持春事到清明”。那時,一近清明,村莊便成了一片林子。嗚哩哇啦,嘰嘰喳喳,“鳥兒”們可歡快了。如果是晴明的天氣,他們又人人頭頂一圈柳條帽,一把把小綠傘似的。像風一樣,奔跑在村外的田野上,跟田野里綠的麥苗、黃的油菜花形成映襯,田野的生機,頓時蓬勃了許多。
可變化總是會出現(xiàn)的。
記得我十二歲那年,眼看清明又近,父親卻突然告訴我和弟弟,今年不允許我們吹柳笛。說是爺爺去世后的第一個清明,我們得祭奠爺爺。父親的話,我們不敢有絲毫的違抗。于是,我和弟弟,在半懂不懂中,隨著全家人,進入清明前的肅穆狀態(tài)。
真所謂“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清明那天,父親帶著我們,去為爺爺?shù)膲炋硇峦,做墳頭,燒紙錢,插柳枝,最后是虔誠的跪拜磕頭。在那一系列的動作中,我一次次憶及爺爺對我的種種好,濃濃的思念涌上心頭。我淚流滿面。淚眼中,爺爺?shù)囊羧菪γ舱嬲媲星小?/p>
自那以后,我便對清明有了別樣的感覺,也慚慚理解了“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意。
如今,父母都成了清明祭奠的對象。我覺得,有這樣一個節(jié)日,讓我懷念親人,其實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