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的議論文論據(jù):思考
在學習中,許多人視難題為敵人,視讀書為攻堅。學習包括知識的學習、行為學習和技能的學習,以及抽象邏輯的理解和空間思維的想象。關于學習的議論文論據(jù)具體內容請看下文。
關于學習的議論文論據(jù):思考
愛迪生的思考
——思考是打開未知世界的金鑰匙
愛迪生幼時就愛觀察、愛思考,同時充滿著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他上學不久,有一次上算術課,老師對學生說:“二加二等于四!彼酒饋戆l(fā)問:“老師,二加二為什么等于四呢?”老師被問得目瞪口呆。老師不僅不認為愛思考是打開未知世界的一把鑰匙,反而認為愛迪生是在搗亂。因此,他上學才三年就因“成績不佳”被勒令退學。然而他憑著艱苦的思考和探索,終于成為杰出的科學家和發(fā)明家。
開卷有益
——學習貴在堅持
宋太宗趙匡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曾召集文人學者編寫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書《太平御覽》。該書編成后,盡管國事繁忙,宋太宗還是堅持每天閱覽三卷。有時因事耽誤了,他還要在閑暇時再補上。有人認為他實在太辛苦了,他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后來,“開卷有益”就成為鼓勵人們刻苦讀書的至理名言。
讀書如攻堅
——學習如征戰(zhàn)
在學習中,許多人視難題為敵人,視讀書為攻堅。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提出“八面受敵”法,將學習對象當作敵人從八面分割包圍。此法曾受到毛澤東贊揚。毛澤東在 20 世紀 30 年代也說過,學習中要“攻書”,把書本上艱深的問題看作敵人的堡壘,堅決攻下來。 董必武在詩中曾寫道:“學習當如卒過河!币彩翘岢眠M攻精神讀書。集中表達了這一觀點的還有葉劍英的詩:“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茖W有險阻,苦戰(zhàn)能過關!
王安石的指點
——寫詩須先勤讀書
北宋時,有位讀書人很喜愛杜甫的詩,自己專門模仿杜詩寫了不少習作,但都感到不能令人滿意。他向當時的著名文學家王安石請教說:“杜甫的詩為什么那樣精深神妙呢?使后世之人難以超越他!蓖醢彩穑骸岸鸥懺姷脑E竅不是已經(jīng)在他的詩中說出來了嗎?”那人問:“是什么呢?我怎么不知道?”王安石說:“杜詩中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兩句,不是說得很清楚了嗎?”那人恍然大悟。此后他刻苦讀書,在寫詩方面有了很大進步。
陸游的書巢
——處處皆有書
南宋杰出的愛國詩人陸游一生酷愛讀書,他晚年時體弱多病,仍勤讀不輟。他將自己的住室命名為“書巢”,題寫了“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的聯(lián)句以明夙志。朋友問他為什么取巢為名,他回答說:“我的房子里到處是書,或者放于箱內,或者置于桌上,床上鋪的是書,枕的也是書,信仰四顧,沒有無書之處!迸笥堰M屋一看,果然到處都堆著書,一不小心還碰倒了一摞書。朋友不由得笑著說:“真是個書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