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書海,上下求索作文
遇見一本好書,是于千千萬萬冊的書林中邂逅一段緣分。遇見了,便是美麗的開始。多少相遇,充滿著迷茫與躁動;而與書本的暌違,總難免勾起一段塵封的往事。
上學(xué)期在布克書店看到傅譯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曾經(jīng)在超星網(wǎng)站上下載了電子版,讀得心潮澎湃。遇見傅譯本,算是走向了正統(tǒng)。
第一遍讀的不是傅譯本,許多情節(jié)也有所淡忘了。
在布克得到了紅色封皮的兩冊,在其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令人感嘆唏噓、感慨無限的細節(jié)。唯有細讀文本,經(jīng)過多次的感悟,方得其精髓。
在音樂的道路上,克利斯朵夫是一個抗?fàn)幷,抗(fàn)幹切┟乃椎淖髌贰T谌穗H關(guān)系上,約翰·克利斯朵夫更是一個局外人——不斷與舊有的感情決裂,即便偶爾高呼“我終于有一個朋友了”,而最終卻還是要失去的。在面對整個國家的浮夸之風(fēng)之時,我們的主人公仍舊戰(zhàn)斗著。
克利斯朵夫是一個極具生命力與破壞力的“蠻子”(書中語)。
將一切偽價值打碎,最終用生命作為注腳。
這是克利斯朵夫帶給我的能量,一股沖擊力,一股生命的意志。
在某些方面,克利斯朵夫是一個哲學(xué)上的意志主義者,雖然他不一定自明。生命即是一股意志之流,在意志主義者眼中,生命的本質(zhì),就是意志的力量。甚至萬物,皆有意志之色彩。
在這方面,叔本華可謂是一個代表。在他關(guān)于意志主義的論說中,有一個觀點印照著克利斯朵夫的人生,也讓我深以為然。那就是:天才是孤獨的。
越是偉大的頭腦,越難以取悅,越傾向于孤獨。
在孤獨中,克利斯朵夫迸發(fā)出無限的能量。在孤獨中,筆者立志皓首窮經(jīng),有所建樹。
大師南懷瑾閉關(guān)閱藏,終成一代國學(xué)、佛學(xué)大家。
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的冷板凳,積累下無盡的素材,才鞥做到“文章不寫半句空”。
上下求索于書海中的日子是幸福而充實的,打開一本書,這世界暫時與我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