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作文——烏塔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深有感觸,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非常佩服烏塔,她真了不起,才十四歲就獨自一人去游歐洲,為了這次旅行,從三年前她就開始收集資料,而且旅費也是自己掙的,每到一處都不望給家里報平安。
看看烏塔,想想我們,同時,讓我也感到了中外教育方式的不一樣,外國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能力方面要比中國家長處理得更恰當一些,他們很早就開始培養(yǎng)小孩子的獨立能力,給小孩子一個空間,讓小孩子自己面對困難。而中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過于擔心,太溺愛,不敢或不放心讓小孩子去完成某件事,養(yǎng)成了孩子的依賴性,不利于孩子們的成長,可我們終歸要長大,要走向社會,讓一個沒學會獨立生活的孩子,又怎么去面對社會呢?
今后,我一定要向烏塔學習,遇到問題,自己解決,在生活中不斷地鍛煉自己,磨練意志,盡量不尋求父母的幫助,把自己培養(yǎng)成自立、自強的人。
當我讀到“說話間,她已經(jīng)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背包。她告訴我“。。。。。你要到超級市場去買!钡臅r候,我就看見了一位熱情、活潑,生活經(jīng)驗很豐富的小女孩。要是換作我,決不會與她一樣,與別人交往,生怕別人會“吃了我”這種感覺。
我繼續(xù)往下讀:“喲,這么長的路程,我有點驚訝......不到400馬克!蔽矣挚匆娨晃挥赂摇⒂泻阈,有毅力的小女孩,我決對還沒有去歐洲就會緊張的要命,何況我們中國小孩從來都是嬌生慣養(yǎng),一個人去的話,自己不怕,可爸爸媽媽又不放心,所以只有在家長的陪同下外出旅游的,是吧!
烏塔這個人很好,她生存能力強,而且十分孝順家人,關(guān)心家人,有責任感,烏塔在我的印象中記憶猶新,我還要再讀一遍!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一篇文章,課文寫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的一個小姑娘,自己一個人游厲歐洲的一個故事。文章最后還對德國和中國的父母愛子的不同方法進進行了比較,中國的家長把孩子關(guān)在家里,就好像時時刻刻都有小偷和壞人盯著他們們一樣。而德國的家長卻相反,讓孩子一個人在外面,給人的感覺好像那里一個壞人人都沒有似的。這就表明出德國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比中國孩子強。
我認為烏塔說的對,愛孩子就應(yīng)該給孩子自由,不能整天都呆在屋子里,哪兒也不去,要培養(yǎng)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F(xiàn)在我們中國的孩子在家里都屬于小公主,小皇帝,所以他們以經(jīng)沒有了這種能力。就是有幾個想獨立的孩子,卻又被爸爸媽媽們關(guān)在了狹小的屋里,現(xiàn)在的孩子只能從電視上或者是書上來了解世界,這樣總不完美。
所以我想說;愛孩子就應(yīng)該給孩子自由,讓我們自己來面對世界。
自從我學了《烏塔》這課,我從中知道了烏塔的父母雖然象我的父母愛我一樣愛她,她也和我們一樣,是家里的寶貝,可卻和我們的生活不一樣。
想一想,我們的父母連在院子里和伙伴玩一會兒都不讓,更別說出遠門兒了。不過,現(xiàn)在父母讓我在院子里玩了,可還是不讓我走遠。
記得有一次,我去上作文課,媽媽想鍛煉我的獨立性,讓我自己騎著自行車去上課,可是姥姥說不行,萬一被汽車撞著了怎么辦。不行我是堅決不同意但是,我管不了三七二十一了,推著車就往外跑。還有一次,我的伙伴來叫我去向陽公園玩,可是姥姥說那不安全,曾經(jīng)有個老人在那過的時候就被搶了,你別去了我只好在家呆著。唉,雖然家長的顧慮很有道理,但是我們早晚要自己去面對事情的。我想:如果我的家人和烏塔的家人一樣該多好。
我是烏塔就好了,我真羨慕她呀!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一課。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德國小女孩獨自一人游歐洲的故事。
學了這篇課文,我不禁想起自己,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還不能自己上學,早上讓媽媽叫自己起床,晚上還的讓父母給自己鋪被子。而烏塔一名和我差不多的小孩,竟一個人游歐洲,這讓我既有些驚訝又有些慚愧
如今,有父母阻擋孩子的獨立生活,可謂是捏在手里怕凍著,含在嘴里怕化了---這就是溺愛。我記得那天,我下樓玩,看見一位家長對一個和我差不多的小孩說:“明明,天冷了我給你送來一杯牛奶。”看到這一幕,我不盡嘆氣起來,想到了一句話:溺愛不是愛,而是對我們(小孩子)一種甜蜜的摧殘。
我們是明天祖國的棟梁,不光要學習好,還要學會獨立,這樣,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