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沉香屑第二爐香》內(nèi)容簡介
張愛玲通過描寫了同一個家庭由于女性對于性知識不了解導致的連續(xù)兩個悲劇的婚姻,并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從而發(fā)出對當時的家庭觀,愛情觀,社會觀以及價值觀的一種控訴。
《沉香屑第二爐香》是一個很特別的故事,張愛玲在描寫時更多是通過外部環(huán)境的描寫來闡述人物的命運,是一部值得推敲的小說?赐晷≌f后肯定很多人會有像我一樣的疑問。為何愫細會在結(jié)婚當夜逃跑?為何羅杰想盡快的離開學校?為何羅杰選擇自殺?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張愛玲在小說里已經(jīng)告訴了我們,只是寫的非常的隱含。
《沉香屑·第二爐香》 描述一個把自己女兒永遠看作孩子的母親為了保持她們的“純潔的思想”而把她們與性知識進行隔離,使她們對于“性”一無所知。無知使出嫁的大姐靡麗笙誤以為有生理需求的丈夫佛蘭克丁貝是個變態(tài),而了解此事的母親由于溺愛自己女兒而寧愿促使大女兒離婚也不愿對女兒進行適當?shù)男越逃M瑯拥氖虑榘l(fā)生在二女兒愫細兒身上,不懂性知識的她在新婚之夜出逃,讓不了解事情真相的人誤以為其丈夫羅杰是一個魯莽的色情狂,致使羅杰在工作,生活中屢屢受挫,終于在受到別人諷刺之后羅杰選擇了與 佛蘭克丁貝 相同的道路——自殺。
故事的開頭是由克荔門婷和“我”的對話展開的,張愛玲在描寫時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就像是張愛玲在香港聽到的一個傳奇故事。在我們的眼中一直誤認為西方在性教育上一直是很開放的,所以在閱讀克荔門婷和女主人公的對話時我并沒有覺得什么稀奇的!但張愛玲小說中這樣一句話告訴我們西方在當時的性教育的程度可能并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小說是這樣說的“多數(shù)的中國女孩子們很早就曉得了,也就無所謂神秘。我們的小說書比你們的直爽,我們看到這一類書的機會也比你們多些”。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是因為當時英國淑女教育的流行,張愛玲寫這部小說的意義是對所謂英國淑女教育的根本否定。
對于這樣一個故事克荔門婷與張愛玲顯然持著不同的價值觀和評價?死箝T婷覺得這個故事是穢褻的故事,對于故事的男主人公沒有一點的同情甚至是充滿著鄙視。張愛玲卻說這個故事是殘酷的,他認為這個故事并沒有穢褻。因為人總是臟的,沾著人就臟。從中可以看出張愛玲對于男主人公羅杰的遭遇是同情的,把羅杰稱為淫賊更是可笑的。
在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羅杰與愫細是存在著很大的年齡差距的。但羅杰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他不在意世俗人的眼光,他不介意別人說他“老馬吃嫩草”。他只知道他愛愫細,但他卻不知道蜜秋兒太太之所以答應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年齡過40歲的羅杰,只是她的一個圈套。蜜秋兒太太故意不對愫細進行性教育,讓愫細把羅杰對她的愛看成性暴力。致使愫細在結(jié)婚當晚逃跑。這件事的發(fā)生使蜜秋兒太太收回女兒的計劃獲得成功,愫細可能再也不相信男人的愛了。也使羅杰失去了名譽。讓全香港的人覺得羅杰是個性暴力者。
其實羅杰和愫細都是英國淑女教育的受害者,這件事的發(fā)生都使兩人對“性”產(chǎn)生了恐懼。人們都認為“性”是臟的,就像張愛玲說的,人的出身就帶著“臟”。沒有“臟”又哪來你的出身與存在。當羅杰被認為是性暴力者后,他對女人變的小心謹慎,他只能壓抑自己。但這一切已沒有用了。因為他不僅要面對這些世俗人嘲諷與謾罵,他的生活也就此毀了,因為沒有女人會愿意嫁給被別人說成是性暴力的男人。也沒有人愿意讓一個性暴力者來自己的學校公司工作。因為他們怕會損害他們的名譽。羅杰被他們逼上了絕路,他再也不能在社會上立足了,因此最后只有選擇自殺這條路。
張愛玲在《沉香屑第二爐香》中對這種磨滅人性的做法進行了激烈的批判與諷刺,人們總認為性是骯臟不堪的,但如果他們自己不帶著臟,他們又哪來的子女,他們又何以存在這個世界。他們又何以有資格說別人的性行為是臟的。但這些人依然固執(zhí)的繼續(xù)磨滅別人的人性,確實讓人感到滑稽與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