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統(tǒng)考作文)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這浮華滿世,望見此句,仍能覓得一絲淡然,幽靜。你可知世人喧囂,官場糜亂?你可知鄉(xiāng)下寂靜之悠然?當看慣了世態(tài)炎涼欲尋一方凈土時,洗盡鉛華的你早已鬢發(fā)蒼蒼銀似雪,步履蹣跚臥難眠,此生可悔?望見此句,當知君不悔。不然仍躁動的心如何寫出如此曠然的詩呢?后人評價您有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此言對極。
然,在此世,明爭暗斗算盡機關,糜爛之氣蔚然成風。還有誰能持一顆淡定的心泰然處事旁若無人埋首做事?想必此類人鳳毛麟角了吧。國人為碘鹽防輻射的假話哄搶,國人為進口商品促銷而把商店擠得水泄不通,國人為“悟本堂”預定會診日期排至下年年初……太多的人云亦云,太多的不沉著應事。人言可畏人心已寒。是與世俗一起墮落還是在浮華中修身靜養(yǎng)升華心質?人們向往后者重復前者,這便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那么如何做才能守住一方凈土,潛心存于世?思及此,贈君三字:少一事。
何謂“少一事”?在我看來,看著簡單其實做著也簡單。只需秉承一顆沉著的心:他人浮,我靜;他人躁,我靜;他人靜,我亦靜。久而久之,環(huán)境無法改變執(zhí)著,執(zhí)著的你可以改變環(huán)境,所處之地也會因你變得不再喧囂。“少一事”乃吾人生信條,并非冷眼旁觀不救他人于水火,實為不人云亦云潛心致力于我所奮斗的事業(yè)中。永記:靜則思,思則達。國之興旺昌盛,在于戒驕戒躁戒是非。
清代滿人納蘭性德父為朝中重臣,母為皇室貴族。自幼擔負功名之爭,卻“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曾記否,那年隨帝遠游,那夜聒碎了鄉(xiāng)心夢不成。你想遠離嘈雜塵世,你想獨居深山,你想山下垂釣,你想……終心愿難遂,你的信仰卻千古流芳。后人記你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我欲效你不慕名利。
我們知道在“塵世”間頗有建樹的李叔同。在名氣事業(yè)如日中天時,剃度為僧,取法號“弘一”。潛心戒律尋覓心靈深處的皈依。紛紛擾擾,誰人肯放棄功名捧質樸佛經(jīng)在手日夜誦讀,不與那世俗同流合污?誰人能在《大悲咒》那不停息的梵唱中真正讀透了跌宕人生,沉淀了滿心浮華?我欲乘風歸去,舍棄污濁利祿隔世俗。
一聲淡定在心,一念執(zhí)著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人生之信仰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