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長大了
李沛航(三等獎)
每個人的身上都會發(fā)生讓他長大而受益一生的事,在我身上,就發(fā)生了這樣的一件事。
去年九月份,媽媽帶我去資助一位貧困生,我是一百個不愿意,那天作業(yè)十分多,而且我心里想:老媽資助他,關我什么事?可老媽不容我辯解,拉著我直奔約好的中百超市,這使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就評了一個“差”。
來到超市,卻不見他的影!斑遲到?”我在心里嘀咕著。這時,老媽朝馬路對面的人招了招手。
我以為遇到了同學,一看卻不認識。老媽對我說:“他就是那個貧困生!蔽易屑毚蛄恐侯^上戴著一個白色網(wǎng)球帽,身穿藍白相間的t恤,和黑色牛仔褲,挺精神的,完全看不出是貧困生!
“他叫夏仕杰”老媽向我介紹她。什么?夏柿結(jié),這是說夏天結(jié)柿子嗎?我心里對他冷嘲熱諷,懷疑他的真實身份。
老媽和他聊了幾句,還給他買了臺燈與水果,又要他和我一起上培優(yōu)。聽完老媽的建議,我十分無奈,很想說“不”,可是老媽沒等我反抗,便和他報了名。
培優(yōu)的路上,他的聲音如蚊子般小,我們幾秒鐘就能說完的話,他拖腔拖調(diào)要說一分鐘。老媽也讓他說快點,像個男子漢,可是他說話又慢聲音又小的毛病,好像已經(jīng)扎下根,拔不掉了。他在我心里的印象再次一落千丈。
不久后的一天,媽媽塞給我一箱水果,說夏仕杰奶奶病了,要我和她一起去看望。媽媽帶我來到一個幾乎要廢棄的駕校旁,“來這里干什么?”我心里產(chǎn)生數(shù)不清的問號,老媽無心回答我的問題,風風火火來到一棟房子前,說是房子,其實只是大號的水泥小窩篷:一扇生銹的老式鐵門大風中搖曳著,仿佛風大一點就要被吹翻,門上的沙窗上沾滿灰塵,破舊不堪。
進屋后,我更加驚訝了,屋里實在是太黑了,只有天花板上裸露的昏暗的燈泡,勉強照亮窄小的屋子,三張床緊貼在一起,生怕多占了一點空間,一部老式電視委屈地擠在床前,床旁邊是一張還沒有兩張課桌大的餐桌,上面放著幾本書,看來不吃飯的時候就是書桌了。儲物柜竟是一張雙層床。眼前的一切使我大跌眼鏡。
從他家出來后,老媽告訴我,夏仕杰爸媽離婚了,媽媽離開了他,爸爸又出外打工,只有八十多歲的爺爺奶奶帶著他,還有一個姑媽平時過來照顧他,可是姑媽身患重病,定期要做透析。夏仕杰的衣服都是別人給的,他每天自己走路上學,路上順便撿瓶子賣錢?墒撬麑W習很用功,從來沒有培優(yōu),家里也沒有人可以輔導功課,成績卻總是名列前茅。
聽著聽著,我的眼睛了:他能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努力學習,還照顧爺爺奶奶,有孝心,有毅力,比我們好多人都強好多倍。
那一刻,我突然發(fā)現(xiàn),財富不是萬能的,有恒心,有毅力,有孝心,努力學習,便可以創(chuàng)造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