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成為“機器人”作文1000字
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當人類正驚異于科技給世界帶來的巨大改變之時,也未能幸免于被其同化。從電腦到手機,人工智能正一步步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以其強大的改造功能,在人類體外鍍上一層隱形的金屬軀殼。
當我們還在杞人憂天般害怕著人工智能顛覆世界之時,人類的思考、價值觀已經(jīng)成為這個時代的犧牲品。又有多少人會勇敢地拒絕這樣的改變呢?或許我們早已有了答案。無論是什么改變,世界最終都能接受,無論是哪種站栗,世界也都能承擔(dān),只要能找到它的配方。但即使改掉一個壞習(xí)慣無比艱難,我們也應(yīng)該努力,不讓自己成為那個冰冷的“機器人”。
人類的天性,本不該被外物定義。我們能格式化機器,卻無法格式化情感。類似《見字如面》一類的綜藝之興起,人類對情感開始重新珍視。我們敬佩“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我們感嘆林徽因在面對理智與情感時存的那份放得下、失得起的灑脫;我們?yōu)椴糖賹懡o去世丈夫的字字珠璣潸然淚下……惠書敬悉,情意拳拳;見字如面,見信如唔。我們不愿成為“機器人”;我們,無法割舍酸甜苦辣,人生百味。
恩格斯把人類的意識譽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然而在隨意翻動朋友圈、習(xí)慣性點贊、下意識發(fā)送表情包的時候,我們親手折斷了這些“花朵”。碎片化時代的時弊遠遠不可估量。我們的同情心,本不該被冰凍。在一條條實時熱搜下,無數(shù)人隱匿于虛無的用戶名之后不分青紅皂白地抨擊社會、貶低他人。不論事件本身,只求自己罵得痛快,借此抬高自我、站在道德制高點批評他人“思想疾病”——此正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壓制他人之后,才能凸顯出自己的存在;或者壓制他人之后,才能安慰自己的無能;抑或污蔑他人之后,才能滿足自己的卑下。有人說,這是“問題時代”,但那些自以為標新立異,實際毫無價值觀可言的機械問題,過猶不及。
或許,我們真的缺少張可久閑看云卷云舒的雅致;東坡“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哲學(xué)思考。對于固化思想的重新解封,對于價值觀的重新安裝以及對于情感的再次珍視。這之中,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生活碎片化”,“思想虛無化”,“文化快餐化”,是當今時代的標簽。正如撕下粘貼已久的標簽一樣,我們的改變需要經(jīng)歷痛苦的過程。但禪師能在多次被蜇以后救起落水的蝎子,因為其天性本善,他不愿被外物更改自己的天性,我們也不能。世界需要勇于創(chuàng)新、不忘初心的人去改變,我們不愿成為機器人,我們一定會改變。
總有一天,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份“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后果”的擔(dān)心,只是庸人自擾、杞人憂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