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蘭亭作文600字
在紹興,有一處景點,每天游人如織。她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僅是因為景色優(yōu)美,更因為那里的兩位名人:王羲之和王獻之。他們既是一對父子,也是兩位著名的書法家。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今天,我來到蘭亭風景區(qū),探訪這個風景勝地。
走進風景區(qū),迎面而來的,便是碧綠的沙沙作響的茂林修竹與習習涼風。枝葉間不時傳來幽靜的鳥鳴與小蟲的呢喃。
信步向前走去,我便看到了王羲之與王獻之合寫的父子碑:鵝池。雖然是兩人寫的,但是卻都透露出了行書特有的蒼勁有力,筆走龍蛇。這使我對二人的敬佩更深了。
十倍的后頭,便是鵝池了。清波蕩漾,池中,幾只大白鵝,頂著紅頭冠,在池中自在地游著。我仿佛看到,王羲之站在池邊,仔細的凝視著池中的白鵝,想到了行書“之”字的寫法與結(jié)構(gòu)與大白鵝之間異曲同工之妙。不寫字時,他一定也是一邊看著白鵝的姿態(tài),一邊想著與書法的聯(lián)系。
鵝池不遠處,便是墨池。據(jù)說,王羲之每天都堅持練字,練字之后在墨池邊洗筆,久而久之,把池子里的水都洗黑了,F(xiàn)在,黑色的池水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池發(fā)青的水,但我站在池邊,迎著涼風,還是感受到了王羲之時隔千年的堅持與毅力。
走著走著,我看到了王獻之練字的十八缸水了。十八缸水與石板邊,有一個大大的“太”字。關(guān)于這個“太”字,還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當年,王獻之奮發(fā)圖強,久久不出門,一口氣寫完了十八缸水,練得了一手好字。我走過去,拿起一支筆,輕輕地在石板上寫下了一個“太”字。字很快隱去了,但王獻之的精神卻留在了我的心上。
夕陽西下,在沙沙的竹林風聲中,我走出景區(qū),帶走了一條讓我終身受益的道理:只要堅持,哪怕是再難的事,也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