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
南方10省,抗擊澇災已經開打“疲勞戰(zhàn)”。其實,至少到目前為止,整個南方,降雨量總體上遠未突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同樣目前澇情最危急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其降水也沒有突破“98洪水”的程度。 截至昨晚,據不完全統(tǒng)計,南方澇災已導致數百名群眾死亡,傷者總數量不詳。其實,在死亡人員中,真正被洪水淹死的人數并不多。而且客觀述之,評價今年的抗洪措施,各地從應急預案、物資準備、組織人員提前轉移,包括各級地方主官的“政治重視”程度,都是創(chuàng)下“歷史紀錄”的。 毫不客氣地講,今年的人員死傷包括失蹤,大都系區(qū)域性強降雨導致的山體滑坡,泥石流沖入村莊及城鎮(zhèn)所致,也即,主要殺手是地質災害,在災害學中管叫“次生災害”。 透過媒體的“字、音、像”報道,若受眾能做有心人,可以發(fā)現今年地質災害集中爆發(fā),不但指災害的層出不窮,更指災害的地域分布之廣,包括森林覆蓋率多年位居國內第一的浙江。 只是,大面積持續(xù)的強降雨導致的澇災是人人可直觀感受的“面”,而山崩地裂均發(fā)生在“點”上,雖每一次都讓受眾感受驚心動魄,但人們往往忽視將“點”上的地質災害串連起來,作一次這是“為什么”的深入思考。 就在本周三,云南一個小鎮(zhèn)突然爆發(fā)泥石流,當場造成17人死亡、28人失蹤,1200人受傷,半個鎮(zhèn)子被泥石流卷走。未及搶救工作展開,昨天,貴州一山村,再次遭遇同樣厄運。引用國土部高官公開披露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山崩地裂的災害次數同比上升近10倍,其中6月份,則同比上躥17倍之多。這位官員還披露,7月份發(fā)生的死亡、失蹤都不算,僅今年上半年的不完全統(tǒng)計,因山崩地裂就有464人死亡和失蹤。然而,人們聽到這樣的死亡報告,想到的往往是今年天氣異常,南方先旱后澇,山崩地裂乃強降雨所致而只能聽天由命,社會輿論很少將如此慘痛的死傷作人與自然關系層面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