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長征》有感
今天,學習了毛澤東《長征》這首詩,我感觸頗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進開顏。
長征,這震驚中外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的軍事長征,是中國紅軍的戰(zhàn)略大轉移。中國工農紅軍長驅二萬五千余里,縱橫十一省。長征途中,天上有敵人飛機轟炸,地下有敵人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還有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五嶺、烏蒙山、岷山、草地等天險的阻隔,紅軍要戰(zhàn)勝克服這些艱難險阻,不僅身體要遭受超出人類種種極限才能忍受的痛苦,而且還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長征本身就是一曲悲壯的交響樂,一首悲壯的詩,一幅悲壯的畫。
瀘定橋上的鐵索是冰冷刺骨的,瀘定橋下的急流是洶涌無情的,而河對岸敵人的槍彈更是瘋狂而殘忍的。革命和,新生和腐朽這兩股力量在瀘定橋頭進行著一場生死的較量,懷著推翻一切反動派解放全中國這一堅定革命信念的紅軍戰(zhàn)士,一個挨著一個、義無返顧地上了那搖晃不定的鐵鏈,槍彈在戰(zhàn)士的耳邊呼嘯,河水在身下咆哮,勇士們的鮮血染紅了根根黑的鐵鏈,一個個充滿生機的生命被罪惡的槍彈奪去……這些并沒有嚇倒我們無畏的紅軍戰(zhàn)士,他們手腳并用,敏捷地向前攀爬,終于徒手登上了對岸橋頭陣地,并徹底消滅了瘋狂的敵人,為部隊成功地打開了進軍的通道,它表明有著堅定信念的革命戰(zhàn)士,能夠不畏險阻,戰(zhàn)勝任何頑敵的精神!
無邊的草地,到處是泥濘和遍布隨時準備吞噬一切生命的沼澤。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zhàn)友們?裝成沒事發(fā)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fā)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寒風之中,紅軍戰(zhàn)士口袋里的干糧在幾天前就沒有了!草地里的野菜也被挖盡了。饑餓,像一只無形的怪獸,隨時吞噬著戰(zhàn)士的生命!老班長有一個縫衣針做的魚鉤釣了一至兩條小魚,他便把魚熬成魚湯,自己舍不得喝一口,全讓小戰(zhàn)士們喝,小戰(zhàn)士們靠著這些魚湯,終于走出了漫漫草地,而老班長則長眠在草地的深處!這只“金色的魚鉤”拯救了年輕的戰(zhàn)士,也把老班長那在任何艱難困苦環(huán)境之下,都對革命前途充滿希望的堅定信念,傳給了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讓他們代代相傳,永世不忘。
有一次,炊事班好幾次派人去送飯,都被敵人打了回來,副班長急的走來走去。一會兒,他和幾個炊事班員嘀咕了一陣,轉過身對班長說:“班長!讓我和老王再送一次吧!”說完,他和老王背上飯沖了出去。班長和其他的炊事員站在山頭看著他們,正當他們倆通過敵人封鎖線時,敵人的槍聲響了,他們一個跟頭栽倒在地,大家都嗚嗚痛哭起來,大家都以為他們犧牲了,誰知到了半夜,他們又回來了,原來,他們?yōu)榱似垓_敵人故意倒下的。
而我們呢?現在的生活條件比過去要好多了,所以有些同學互相攀比,比誰的衣服好,比誰的食物好,比誰的學習用品好,比誰的零花錢多……這是很不好的,衣服是用來穿的,食物是用來吃的,學習用品是幫助學習的,零花錢是用來買需要的東西的,又不是用來比來比去的。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好好學習,這是我們的必須的義務,也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只有牢記這種長征精神,才能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使自己不斷進步,獲得更好的成績。
在我們的學習道路上,這種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處處都需要。當我們學習上有不懂的地方,遇到困難了,我們就應該虛心地去請教別人;上課回答錯誤了,不要怕,也應該積極地請教老師或同學;當別人不懂犯錯誤時,我們更應該耐心地幫助,同學之間更應該相互團結,遇事不能只想到自己,多為班集體著想。一個團結的集體,才是不可戰(zhàn)的。
二萬五千里長征,已成為中國革命勝利中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史詩!它那信念的光輝,必將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倍加珍惜今天這美好的幸福生活,自覺擔負起祖輩為之終生奮斗的理想重擔,以智慧和汗水,甚至生命進行新時代中的新長征,重塑我們中華民族的輝煌。
長征的精神永永遠遠的伴隨著我們,我們永遠需要他、學習他!
簡評:毛澤東的這首七律你有很深的理解,長征給我們留下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更留下了長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