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燈變奏曲
說起電燈,它可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沒了電燈,那人們的生活就難過了。聽爺爺說,電燈還有一個大家庭,一本所屬于它們的黃冊呢。
在它們漫長的家史中,煤油燈稱得上是老祖宗了。
在70年代初,人們生活是窮哩吧嘰,早上靠著太陽的光線過日子,而晚上職能借著月亮微弱的光度過。我們家的第一盞燈還是遠在海外的老姨寄過來的煤油燈。當(dāng)時,方圓百里之內(nèi)只有我們家有燈,左鄰右舍都覺得新奇:燈長什么樣?燈是什么?于是我家被圍得水泄不通,人們睜大眼睛驚奇地望著煤油燈,看久了,心里便產(chǎn)生了疑問:煤油燈真的會發(fā)光嗎?爺爺似乎看出了人們的心思,于是往煤油燈里添了油,點燃燈芯“竄,竄,竄”直往上冒;鸸庹樟亮嗣纨嫞潎@聲不斷發(fā)出,人們像對待呱呱墜地的小孩一樣,輕輕地“撫摸”著煤油燈,生怕把它弄“疼”了。
時代越來越進步了,煤油燈已被時代遺忘,被社會拒絕,迎來的是它的子孫——蠟燭。蠟燭是由蠟基、添加劑、染料、香精、蠟芯組成。在當(dāng)時的窮苦生活里,蠟燭應(yīng)用十分廣泛,在人們眼里,蠟燭長長的似乎用也用不完,而且既便宜又實惠,于是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為人們的用火傳奇帶來一段不可毀滅的歷史。
而如今,電燈也和著我們的腳步成為燈家族里跨世紀的新少年,F(xiàn)在燈用途廣泛。在日光燈地照射下,小孩子在寫字臺前聚精會神地讀書;當(dāng)城市的夜幕降臨,街道上華燈萬盞,而霓虹燈就會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它將賓館、旅社、商廈、酒樓以及各種娛樂場所裝點得金碧輝煌;馬路上少了交通指揮員的身影,就崗的是紅綠燈……啊,燈的世界神奇而又美麗!
這電燈小小的變奏曲,不也是我們生活、改革開放的變奏曲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