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70周年行走的閱讀征文800字
小時候,對于車我有一種近乎癡迷的喜愛之情。我家所在小區(qū)不遠(yuǎn)處有一個公交車站,我時常站在站臺上看著來來往往穿梭的車輛流連忘返。而其中那種綠白造型,車頂有兩根斜斜向上、細(xì)細(xì)長長電線的14路電車更是我的最愛。上海人親切地叫它為“辮子車”,聽老人們說14路電車是上海最早開通的“無軌電車”。它那兩條長長的“辮子”搭載在縱橫交錯的架空電線上,已經(jīng)從容地駛過一個世紀(jì)之久了,一頭連著繁華的南京路步行街,一頭連著我喜歡去的和平公園,都是我童年美好的回憶。
記得還是在上一年級的時候,每個周五晚上,外公總是帶著我坐14路“辮子車”去興趣班上課。坐在電車上,隔著大大的玻璃可以一路欣賞沿路的美麗夜景。電車晃晃悠悠地馳在四平路上,拐入天潼路,穿過人群熙熙攘攘的七浦路,一路又會來到流光溢彩的南京路步行街。大人們總是盼著行車途中電車的辮子不要脫線掉下來,因為一旦“翹辮子”了,就會耽誤時間。而我卻懷著看熱鬧的心情,總希望“小辮子”掉下來,然后司機師傅跳下車?yán)吨?ldquo;辮子”忙活好一陣子。記得一個風(fēng)雨交加的夜晚,我坐在14路車上回家,車子行駛到一半,突然聽到“咯噔”一聲,我心里想著這下一定是“辮子”掉了,司機師傅又要忙活了。沒想到司機只是停頓了下,并沒有下車而是繼續(xù)往前開。我納悶了好久,后來外公告訴我車子改良過了,現(xiàn)在的14路電車有兩種動力模式,除了可以接上電網(wǎng)運營,遇到電網(wǎng)故障等情況時,車輛還可脫離電網(wǎng),開啟“自由奔跑”模式,不再受到“辮子”的制約了。這在崇尚綠色環(huán)保,提倡無污染、無噪音的今天,電車的改良無疑是一次大進(jìn)步。
作為一種獨特的城市風(fēng)景,“辮子電車”見證著上海的舊貌新顏,陪伴著一代代上海人的成長。時代在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著,地鐵、輕軌、磁懸浮的出現(xiàn)滿足了現(xiàn)代人快節(jié)奏的生活。而我卻獨愛乘坐在14路電車回憶、體會那種慢悠悠的感覺,體會上海的一種文化、一份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