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作文1000字
【中秋之夜】
又是一年中秋。
八月十五那天晚上,藍得甚至有點兒發(fā)黑的夜空霸占了整個窗戶,偶爾還可以發(fā)現(xiàn)幾顆閃著銀光的星星。天空下的樓房大多數(shù)都亮著燈,我猜大概都想在今夜一睹月亮姑娘的芳容吧?秋天的涼風(fēng)時不時鉆進窗戶,調(diào)皮地掀起窗簾,然后再去人的褲管兒或袖口里溜一圈兒,最后吹著屬于它的小曲子溜之大吉。
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望著夜空,腦子里時不時就會浮想聯(lián)翩:嫦娥姑娘是否正在思念她最愛的夫君?是否正抱著玉兔默默流淚?說來也奇怪,七夕牛郎和織女兩顆星星的距離不是咫尺而是巨遠,但因為鵲橋,所以才得以相見。相隔一年,每當(dāng)這一天到來時,心中不管有多少的思念都會化成無數(shù)的期待,恨不得快點兒見到自己最想念也是最愛的人。但嫦娥和后羿卻沒有鵲橋,就這樣分隔兩地,而且是天上和地下,距離無法再用巨遠來形容。那年,嫦娥沒有其他辦法阻止竊賊只好吞下長生不老藥時,其實她心里早已經(jīng)充滿了悲傷,也知道后果,但她沒有別的選擇了,只好這樣。再加上嫦娥就此長生不老,后羿卻要經(jīng)歷歲月的變遷。這樣凄美的故事,怎么能不讓人心里產(chǎn)生壓抑與同情之情嗎?
月亮還是蒙著一層用云做成的紗,不愿向人們展示它的美貌。它清冷的光照耀著寂靜的大地,給夜空增添了一絲溫柔,給云增添了一絲朦朧感,周圍的事物都好像變得柔和了,像一幅水墨畫;它清冷的光又像一片一片的小雪花,潔白而輕盈,真是應(yīng)了那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詩人揮舞毛筆寫下一篇篇它的心事,畫家用溫柔的筆觸描繪她的芳容。“它給人多少充滿美好的想象。 蔽也唤袊@道。
月亮不僅是溫柔而害羞的,還是多情的。用月餅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月亮,它是心思細膩的。就像是豆沙月餅,細膩而甜蜜;月亮,它是善解人意的。就像五仁月餅,多樣但相配;月亮,它偶爾也耍耍孩子氣,就像各種水果月餅,猶如孩子的笑臉,天真而可愛。每當(dāng)吃起這月餅,再細細欣賞這皎皎明月,品味它特有的韻味。這才是今年中秋之夜的享受。
中秋之夜,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享受美味的晚餐,餐后再來幾小塊月餅,這應(yīng)該就是古人所說的團圓吧?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那些外國華人,那些漂泊在外的學(xué)子,那些很久沒回家去大城市打拼的人,都會像這句詩說的吧?抬頭望見這皎潔的明月,低頭時會不會一顆淚珠兒滑落臉龐呢?被風(fēng)吹得劇疼呢?
中秋,唯有和家人一起,才算得上中秋團圓吧?
【中秋賞月】
每個人都看見過月亮,中秋的月亮更圓更親切,像一個可愛的小娃娃。
看完央視新聞聯(lián)播,全家人走出家門賞月。今晚的月亮多明亮!市民廣場一片歡呼。圓圓的,圓圓的月亮的臉,像極了我可愛的小妹妹。月亮看見很多人看她,像小娃娃一樣害羞地把身子慢慢地藏到云媽媽身后。云媽媽看見了,說:“不要害羞,你出去玩一下吧,還有好多小朋友在望著你等著你。”月亮娃娃經(jīng)過云媽媽的再三勸說,終于一點一點地從云媽媽身后探出頭來,露出歡喜的笑臉,那么天真,那么可愛。我們又歡呼起來!誰知,在我們的歡呼聲中,月亮娃娃又害羞了,半邊臉兒露出來,半邊臉兒又隱藏在云媽媽身后。
我焦急地望啊望,盼啊盼……過了很久很久,已是深夜十點半了,奇怪的是月亮還像娃娃一樣害羞,躲在云媽媽身后不肯出來呢!
又過了一會兒,微風(fēng)吹來,云媽媽向北移了移身子。終于,月亮娃娃勇敢地望著我們,完全露出了她那胖乎乎、圓都都、笑瞇瞇的臉蛋兒。月亮娃娃散步在深藍深藍的夜空,給賞月的人們帶來了光明、憧憬、歡樂……
秋天,嫩嫩的季節(jié),樹葉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濃濃的月份,桂花香飄中有著歡樂的氣氛。八月中秋,點綴著整個漫長而無生機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樹下,泡一壺好茶,在歡樂的氣氛里和親朋好友一起肆無忌憚得聊天,這就是故鄉(xiāng)八月中秋最美的時候了。
一年的中秋總在國慶節(jié)前后,這可樂壞了我們這些小孩,因為學(xué)校通常會在星期六、日不可,然后來一個特長假,那樣我們就可以盡情地玩了。大人們也很高興,因為可以跟家人好好團聚一下。所以,氣氛在不知不覺中融洽起來。中秋前,人們就開始忙了,為小孩買衣服,為祭祀祖宗而準備,為賞月買月餅、鞭炮,等等,都有。在故鄉(xiāng),人們不會去買精裝的月餅,通常是在一些附近的面包店里買自己鄉(xiāng)人做的月餅,沒有裝飾得很漂亮,卻實惠,2元一塊,里面還有雞蛋。但盡管很便宜,在故鄉(xiāng)那片窮土地上,這算是奢侈的了。小時侯最喜歡吃這種月餅了,金*的*,常常使我向媽媽懇求切給我吃。結(jié)果第二天喉嚨嘶啞,于是就不能吃了。但經(jīng)常會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著痛大聲喊,以欺騙爸媽喉嚨不痛了,后來在一次談話中得知媽媽那時是知道我喉嚨還痛的,但還是給我吃了。
現(xiàn)在想來,覺得很好笑。在吃的時候,還經(jīng)常為雞蛋的大小而和姐姐爭吵,最后通常被爸媽打,不歡而散。吃月餅好時,沒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沒有如同紳士般慢吞細嚼,這樣的吃法在村里會被人當(dāng)*——這小子給我裝起斯文了!通常我們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么風(fēng)度不風(fēng)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風(fēng)光。最后,咽著了,用手捂著喉嚨嚇轉(zhuǎn),這時媽媽會給我端來茶水,讓我慢慢解渴,還拍著我的后背說:急什么!家里有沒有讓你給吃窮了,F(xiàn)在想來,大概是那時對月餅的渴望吧!畢竟在平常的生活中上很少有的,F(xiàn)在搬進了城里,扮起了斯文,覺得對不住老鄉(xiāng),后來回老家看時,發(fā)覺大家一樣,都被“時代的文明”所影響,也就不會怪自己了。
到了中秋那天,故鄉(xiāng)在前幾天所積蓄的熱鬧才爆發(fā)出來。在早,小孩就穿著新衣服滿大街亂跑,早餐也沒有吃多少,因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著肚子去“吃大餐”。其實對與我們現(xiàn)在來說也不是什么大餐,但對于那些孩子們就不一樣了,父母在這天不會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東西吃,這就很不錯了,在平時是沒有這么好的。在祭祀祖宗之后就將“祖宗爐”搬掉,然后開始吃祭祀的東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現(xiàn)出對祖宗的尊敬。吃完后,大人們還在收拾碗筷時,小孩已經(jīng)在床上睡了,因為晚上還要熬夜賞月,可見賞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大人們在收拾碗筷就會去準備晚上拜月亮和賞月的事情,最后才和孩子們要一起睡覺,等待美麗的夜晚。大約在晚上七點半的時候,人們就在街道上擺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后把月餅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開始拜月亮。整個街道很熱鬧,大人小孩都很高興。這時,我們會到村里的其他地方看看,或者去放鞭炮。我們的村子很大,約有一萬多人,我們幾個伙伴會趁這個時候把全村逛一遍,隨便去放鞭炮。
路上遇到了有人惡作劇向我們?nèi)颖夼,我們就會反扔他們。但這很少,我們通常去村后面的一個土堆上,看青年男女在擁抱時,就在旁邊放一顆鞭炮,“啪”的一聲,女的嚇著了,往男孩身上撲過去,羞澀地依偎著,然后回頭小聲地說:臭小子!我們就會偷偷地笑。但也不是總能當(dāng)“媒婆”,有時我們會在人擁抱的時候嚇一嚇他們,結(jié)果被追著跑,但還是覺得很好玩。在逛的時候,看到別人家的月餅在外面的桌子上,覺得很好吃,不禁指指點點,這時在同村的姐姐們就回叫我們這些小的別丟人顯眼,想來,一定被別人笑掉了很多大牙。在逛完回來的時候,正好拜完了,就開始大吃特吃,水果啊,月月餅啊,飲料啊,胡亂地吃,瘋狂地吃,反正沒有人怪我們。在院子里,大人們把茶具拿出來,開始泡工夫茶,并且在桌子上擺著月餅,和孩子們一起享受。孩子們吃著月餅,在院子里快樂地奔跑著,游戲著,累了就喝茶,吃月餅。大人們就談天說地,聊家常,氣氛十分好。天晚了,有的孩子已經(jīng)在母親的懷里睡著了,沒睡的孩子就有幸吃到美味的面條……
最后,在老燈的熄滅中漸漸靜了下來,鄉(xiāng)村被中秋點綴得煥發(fā)光彩……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jié)最富傳統(tǒng)特色的習(xí)俗。從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qū)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節(jié)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又來臨了,由于我家的親戚住的都比較遠,所以我家的中秋節(jié)比較特殊,經(jīng)常是兩頭奔波。中秋節(jié)前兩天,我和媽媽急匆匆搭車去澧縣外婆家提前拜中秋。乘車時,我看見很多人都提著月餅,我也不例外。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彪m然不是獨在異鄉(xiāng),但最近幾年每到過節(jié)的時候都特想回家看看,尤其是仲秋節(jié)的時候,特別想念那離別已久的家。去年的中秋節(jié)實在是難忍思鄉(xiāng)之苦,放下所有的一切事務(wù)匆匆回了國。
每個人都看見過月亮,中秋的月亮更圓更親切,像一個可愛的小娃娃?赐暄胍曅侣劼(lián)播,全家人走出家門賞月。今晚的月亮多明亮啊!市民廣場一片歡呼。圓圓的,圓圓的月亮的臉,像極了我可愛的小妹妹。
中秋之夜:今天天空藍藍的有時飄過幾朵白云雪白雪白的像棉花。夜晚月亮像一面鏡子亮亮的、高高的掛在天空。地上小草靜靜的睡著了昆蟲們在搞聯(lián)歡,蟋蟀在放聲歌唱。
*為大家整理了《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祝福語:愛妻有道》,望給大家?guī)韼椭!月缺時我想你,月圓時我念你,無論月圓月缺,我的心如那恒古不變的月光默默的為你祝福。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jù)我國古代歷法,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jié)”。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每當(dāng)中秋節(jié),我都會想起詩人李白筆下這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古朗月行》,也會格外的想念遠方的親人。
【中秋,思念的插曲】
農(nóng)歷八月十五,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成一體,在農(nóng)歷十五日的節(jié)日除了中秋,還有元宵和現(xiàn)代*多忽略的中元節(jié)!何以會如此呢,都選擇在月圓之夜.我想這應(yīng)該跟中國的歷法息息相關(guān),而歷法又以開地宇宙日月星辰相關(guān),所以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特別是中秋節(jié)就有了一個很特殊的過節(jié)方式---賞月.天人合一,就此出來.
這是一個只有中國人才會有的過節(jié)方式:天人合一.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追根塑源:先是河出圖洛出書,伏羲制八卦,周文王推演八卦為為六十四卜.始有>.以后的文化發(fā)展,都少不了周易的影子.周易當(dāng)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一個整體概念.所此影響,發(fā)展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哲學(xué),有了神龍見首不見尾,而對這種周易這種哲學(xué)的具體運用上,推生了獨一無二的中醫(yī),在起居生活上,又有了強調(diào)以天地人相互和諧的風(fēng)水而表現(xiàn)在過節(jié)上,就有了中秋節(jié).
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十五,意思是說一到農(nóng)歷十五月圓之夜.表示這個月就快要過完了;而一到中秋節(jié),則提醒人們這個年要到頭了,流浪在外的人該準備回家了,先來一年當(dāng)中的右中間八月十五做個小小思念,它是一年當(dāng)中的一個插曲,一個思念的插曲.
提到中秋節(jié),關(guān)于思念的詩從古至今相必太多了,以蘇東坡的一首>又最為后人吟誦.人們可以在這樣的節(jié)日歌以詠志或賭物思情,這都跟中國人的文化情情有跟.中國文化當(dāng)中的整體觀念,把人當(dāng)成宇宙天地萬物的一部分,比如佛家所強調(diào)的:同體大慈,同緣大悲.于是會把人物化也會把物人化.所以七月初七不單是看星星,更是看兩個人一年一度的相聚.而冰涼的月宮,也是單單浩月一輪,她里面有我們美麗可愛的嬋蛾姐姐,而姐姐也并不孤單,她有玉免為伴.基于這些,節(jié)日當(dāng)中的一種人文情懷油然而生,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諧,以至于中國文人被她的吸引,千年不衰.每每在該動筆的日子,就會自然而發(fā):天待月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嬋蛾該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中國文化的這種連貫性,會讓流戀其中的文化人或非文化人不那么感到孤單.每年中秋節(jié),自己在思念親朋,寄月托情時,思緒會不自覺的穿越時空,回想當(dāng)年今夜蘇東坡會是用怎樣的一種心情,怎樣的一種情懷,在思念他的弟弟.而今的我們,盡管物是人非,心情總會一樣吧,于是在不知不覺當(dāng)中,一種穿越時空的神交,與古人如癡如醉的進行著,是那樣的恬意與舒服.古人似乎就這樣一直活在我們的身旁.
這就是中秋節(jié)的魅力,她函蓋萬千,她承前啟后,是一年當(dāng)中的一個小插曲.淡淡的思念,牽動著人們的神精,一直積蓄到年關(guān),一種徹頭徹尾的思念全面爆發(fā),于是,只能是回家.
【我家的中秋節(jié)】
過了這么多的中秋節(jié),讓我最難忘的還是20xx年的中秋。那年中秋正好和國慶連在一塊,放了八天假,媽媽說回姥姥家。我特別的高興,因為我喜歡老家的過節(jié)氣氛還有老家的習(xí)俗。
回到家,桌上已擺滿切好的菜及配料。見我們回來了,姥姥開始在廚房忙碌起來,媽媽、大姨也洗手幫忙。不一會兒,餐桌上就擺滿了菜肴,有:正宗的土雞、干香啤酒鴨、粉蒸排骨、大閘蟹還有老家的特色菜:三合湯、小河魚、豬血丸子、白辣椒臘肉……看著就讓我垂涎三尺。姥姥又切了幾塊月餅,擺上紅酒,大家圍坐在餐桌前開始吃起了團圓飯。我狼吞虎咽沒吃幾口,就聽見二歲多的表妹尖叫聲傳來“看我不打死你”。原來,小表妹沒吃幾口的雞腿掉在地上,被一旁虎視眈眈許久的小狗花花叼跑了?粗靶《稀睒拥谋砻米汾s花花的樣子,我們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一頓飯在歡快的氣氛下就吃完了。
夜色漸漸暗下來,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我們幾個小孩就提著燈籠開始去田地里“摸秋”,“摸秋”是姥姥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一到中秋可以隨便去偷別人家的桔子、柚子、南瓜等農(nóng)作物,主人看見了也不會罵。如果罵得越兇,偷東西的人身體就會越健旺。我們這些“小偷”有時會特意弄出聲響使主人“發(fā)覺”討些罵聲。可往往事與愿違,也是,大家條件都好了誰還愿意出來做這個“壞人”,再說這又是中秋習(xí)俗。
月正天中時,我們就會邊賞月邊聽爺爺講家鄉(xiāng)以前中秋的習(xí)俗,什么“治酒果、做月餅、扎豎鰲山、摸秋、送小孩……”,還說月亮?xí)_花,只有機緣、有福氣的人才會看到,他常給我們描述太奶奶看到月花的現(xiàn)象:月亮有大斗盤那么大,里面有棵桂花樹……爺爺講的生動傳神、娓娓動聽,我們則聽得津津有味、浮想聯(lián)翩……。我們?yōu)榱艘材芸吹皆禄,早早就在頂層的露臺上打好地鋪,為了不讓我們犯困,爺爺就跟我們說:“如果誰能看到月花,隨手拿起的東西都會被施了魔法,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我們信以為真常會把筆、石頭放到枕邊,只要看到月花,筆就會變成神筆有馬良一樣的威力,石頭就會變成金子擁有想要的一切。
我們躺在地鋪上,仰望著天空。浩渺的夜空中,星斗滿天,皎潔的明月似一顆明珠璀燦奪目。月亮像是跟誰在捉迷藏,時兒躲進了云層,散發(fā)出淡淡的光暈。時兒露出半個身子,害羞地朝人們微笑。時兒又落出皎潔的亮光,照亮著整個大地。我不時地幻想著看到月花的情景,摸了摸身邊的筆、石頭,要是一切成真那就嘿嘿……在這樣的*下,我們還是會在繁星滿月的夜晚不知不覺進入甜甜的夢鄉(xiāng),在晨光熹微的早晨滿臉掛著露珠醒來。
這就是我家的中秋節(jié),一個快樂又難忘的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