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議論文范文:且論偽文藝
優(yōu)秀議論文范文:且論偽文藝
所謂偽文藝,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偽裝文藝,即人人唾棄的東施效顰,但我曾在一本書中看到對“東施效顰”這個詞語的一種立論,說它是一種追求美、向往美的表現(xiàn),我們之所以唾棄東施,嘲笑她的自不量力,不過是因為東施實在……太丑。所以說,不論古今,這從來都是一個看臉的世界。
親愛的先別著急否認,我并非指人生觀,但也許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極美和普通中,你可能會選擇后者,理由是順眼與否,但對于極美與極丑中,想必你斷然會傾向前者了,當然,此皆指初識,我稱之為非條件反射的審美標準,至于具體相處后的印象,比如你發(fā)現(xiàn)極美的人品行不好但極丑的人有內(nèi)在美之類的,那就得另當別論了,因為這就是條件反射性嗜好了。
噢,似乎有些跑題,這是我一貫的毛病,所以請相信我并非胡侃,而是在向您陳述嚴肅的理論性問題。
那么由上的簡述,且容許我得出這樣一個觀點:偽文藝是一種拙劣的模仿,是向文藝靠攏而未果的下場。比如“是誰把光陰剪成了煙花,一瞬間,看盡繁華”這個明顯有邏輯錯誤而且無病呻吟的句子,在我眼中有些反胃的非主流,卻是00后們視為唯美至極可做簽名檔的高大上。但也許事實上它只想表達“自己已經(jīng)見過世面”這種大俗話,即使一看就是還淪落紅塵的現(xiàn)狀。
走筆至此不得不提及“非主流”這個話題。最近qq空間推出了“去年今日”這個讓廣大學生吐槽不已的功能,對此我深深贊同“人生已太過艱難,有些事就不要再拆穿”,在此我應該可以把“非主流”和“偽文藝”畫上等號,當然僅從文字上。
可我想在成長這個過程中,偽文藝是一個必經(jīng)過程,文藝不可褻瀆,偽文藝卻應被各位接觸,它會在我們最受傷、最難過的時期,供我們以文字發(fā)泄自己可能即將崩潰的情緒,當做自己精神上的寄托,像是在孤立無援的世界中終于找到了隊友。它幫助我們度過了艱難過往,當我們成長到足以堅強得獨自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便會丟下它,不過同時,請不要恩將仇報,去詆毀它,抹去它的存在,裝作你曾經(jīng)的懦弱都好像不存在過似的。
我想在這點上女孩子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因為我不能保證男孩子也在這段迷茫期一定以文字度日,畢竟打游戲應該也蠻靠譜的。
不過多多少少也會有的吧。
寫到這差不多有收尾的意思,但我還是有必要申明,筆者絕非宣揚偽文藝,絕非宣揚偽文藝,絕非宣揚偽文藝……重要的事情講三遍。其實筆者現(xiàn)在對偽文藝同樣也避之不及。前幾天看到一個00后在類似文藝吧這類的論壇發(fā)表了一個言情小說,聲稱是三年級寫的,還將言情這東西兩年級看過太多了都快膩了。我懷著膜拜的心情認認真真地看了這個三百字的內(nèi)容(筆者從未寫過言情)。短短十幾行字涉及了女主被眾女針對,男主第三者插足這類的狗血肥皂劇劇情,實在是殘忍地再一次刷新了我的世界觀。
我并不想把指責帶給00后的學生,好像社會之于我們90后的不認可那樣,我想,我們需要質疑的偽文藝,并非來源于還未成長一代,畢竟他們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和人生觀,我們該質問的,是社會的輿論導向帶給孩子們什么,而不是斤斤計較他們給我們呈現(xiàn)了什么。
所以與其讓教育家們再三斥責當今“無可救藥”的學生,還不如頒布一條“十八歲以下不得購買言情小說”或者 “十八歲以下不得觀看青春偶像劇” 的禁令來得實際吧?
所以與其再三強調正能量,不如讓當代青年作家真正做到平淡是真的文風。
若要改變,一切終將得付諸于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