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議論文范文
議論文的寫法主要是論證。論證,從形式邏輯角度說,是運用論據(jù)證實論點的全部邏輯推理過程,這個過程表示論據(jù)和論點之間是用何種邏輯的方法聯(lián)系起來或統(tǒng)一起來的。接下來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你帶來有關(guān)議論文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關(guān)議論文范文篇1
“古來圣賢皆寂寞。“為何孤寂之人會功成名就垂千史。“寂寞”,一個中性詞,可以說它囊括了很多情感。人人都有寂寞之時,或憂愁,或傷感。其實,在一個人最寂寞之時,是思考的最佳之際。它可以激發(fā)你的多種情感,讓你在情感最豐富的時期整理自己的各種是非得失,讓你靜下來思考人生,
凌寒獨放的梅花,孤芳自賞。在皚皚白雪中,那一抹艷卻羨煞世人。古往今來,多少詠梅的詩詞美文,不都是贊美它在寒風(fēng)中獨樹一幟的品質(zhì)嗎。雖是孤單,但卻輝煌。猶如梅花一樣,人也如此,
“百事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滿腹詩書,卻只把鋤頭扛在肩,一身布衣,一籬菊花,一個世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這種愜意、悠閑、淡雅,不正是來自他的孤寂么。
如同眾多文人一樣,在腐朽的官場中,面對蠅營狗茍,深感厭惡,毅然棄官,來到田園間。一壺酒,一把鋤,一籬菊,便是他的天下。在這寂靜幽閑的日子里,又出了多少膾炙人口的佳作,不只是因他清高傲岸的性格,更因他能在奢靡虛偽的官場中獨守住自己的寂寞,用自己的孤寂栽下的那株菊花,在陽光灑下之際,開的格外耀眼,美麗。
寂寞,耐性,二者是相互聯(lián)系的。繪畫大師黃賓虹曾教誨其弟子:“讀書之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則心靜,靜則心清,清則心明,明則明白一切事理。”對于繪畫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坐得住。一幅畫作,少則三兩天,多則三五載,這就要考驗?zāi)愕哪托粤。在喧囂與安靜的環(huán)境里作畫,效果又會是不同的。有一篇關(guān)于黃賓虹大師的傳記,上面曾記敘:“黃賓虹一生繪畫藝術(shù)的大進展,多發(fā)生在他隱居的時期。”可見,對于繪畫這門藝術(shù)而言,能忍受孤寂,坐住板凳,是多么重要。這就是季羨林先生曾說:“板凳須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境界吧!
我一直堅信:寂寞之人必異于常人,甘受寂寞之人必有過人之處。
有關(guān)議論文范文篇2
朋友,還記得雪花飄落的那段日子嗎?天地之間空曠寧靜,潔白無污;還記得陽春三月的時光里,和孩子們在松軟的草地上放風(fēng)箏嗎?還記得路邊的蒲公英,用手輕揉后,并可隨風(fēng)自由自在地飛翔嗎?
是啊,還記得呢,可這場景在眼前出現(xiàn)的越來越少了。我想在不久的將來,雪花將不會再次降臨,草地也將會成為奢侈品,灰色的鋼筋、混凝土、反射著刺眼的陽光的玻璃幕墻將會取代這一切,到時候我們將會擺脫原始的生存狀態(tài),走進一個高節(jié)奏,高標準,高質(zhì)量的生存狀態(tài)!
可是,那個現(xiàn)代人的生態(tài)狀態(tài),真的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幸福,更豐富的精神世界嗎?在高節(jié)奏中,我看到人們夜以繼日的勞作,腳步走得匆匆,機械轉(zhuǎn)的轟轟,為的只是能夠適應(yīng)現(xiàn)代的生存狀態(tài)。無數(shù)的煙爐在燃燒著,將未經(jīng)處理的廢氣吐向天空,污水也不斷地被注入河流,只是為了提高產(chǎn)量,獲取最高的利潤。人際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親情、友情是為利益的流通而架起的橋梁,只是為了提高生活“質(zhì)量”,過上“好”日子。
我,一個沒有走上社會的青年,只是站在社會的外面,默默地看著里面發(fā)生的一切,我沒有進入社會的生存狀態(tài),而是平靜地生活著,懷抱著田園的生存狀態(tài),躺在后院里看星空,聽著蜂、蝶在花間拍著翅膀,默默地聽著自己的呼吸。
美好的意境被道路上刺眼的廣告燈打破了,我這才意識到,剛才的一切只是兒時的記憶,耳邊回蕩的不是蜜蜂嗡嗡聲,而是大音箱里拋出的搖滾樂和廣告詞,我也無法避免地被時光拉進了現(xiàn)在的生存方式。
在國家之間因為能源危機而產(chǎn)生摩擦,在國家之間不斷相互經(jīng)濟攻擊,當哥本哈根大會在無果的嘆息聲中無奈地結(jié)束時,我們看到的不是能源危機,不是經(jīng)濟危機,不是氣候危機,我們看到的是一群保持物欲致上的生存方式的人,是一種“我死后,哪怕洪水漫天”的思想。
為何要索取太多,舍棄一些物欲,就會得到另一個精神世界。
朋友,不要為緊張的生活而苦惱,讓我們懷著一顆田園的心,進入一個真正的現(xiàn)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吧!
有關(guān)議論文范文篇3
籠中的鳥!你何必與你的同伴爭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小草!你何必與挺拔的大樹比高呢?你自有你的微妙。蘭花,你何必與牡丹計較繁華富貴呢?你自有你的芳香。石頭,你何必與馬路論寬闊呢?你自有你的堅硬。“人無完人,金無赤足”,世間萬物都擁有著自己的獨特,其實,做自己就好。
做自己,舉世無雙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這便是王羲之留下給后人傳誦的《蘭亭集序》,這篇文章又豈只是文學(xué)價值高,讓人難以忘懷的還有那“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小時侯學(xué)練字,發(fā)現(xiàn)“之”字怎么也寫不好。他就每天對照著鵝寫,勤學(xué)苦練,成了自己的風(fēng)格。有一次,別人看了他的字都嘲笑他,“你哪一筆像名人的?”王羲之淡然自若地說:“那么,請問哪一筆是你自己的呢?”眾人啞口無言。正是因為他的做自己,才成就“天下第一行書”,令人人都贊之。做自己,世上找不出完全一樣的樹葉,你是獨特的,舉世無雙。
做自己,與世無爭
在幾千年前的今天,人人都擁有著“入仕”的思想,當然陶淵明也是其中一分子。陶淵明努力學(xué)習(xí),望入仕報效祖國?僧斠磺腥缭赋蔀槭艘院,他目睹了官場的黑暗,人們的腐敗,他“不為五斗米而折要”,甩甩頭便毅然決然地辭官。他不遠奔波,來到深山里隱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過著一種令人向往,悠閑自在,與世無爭的生活。十個手指有長短,每一個手指都有各自的作用,你不必強求最好的,你有你的閃光點,做自己就好。
做自己,無怨無悔
他,是楚國子民,當他全力為國家著想時,卻遭到小人的誣陷,君王的疏遠流放。他內(nèi)心滿是不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仍然一心一意想著報效國家,正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他不忍眼看著自己深愛的國家滅亡,卻手無縛雞之力,他毫不猶豫,抱石沉江,保留自己的那份愛國高尚情操。當下,有許多人批評他,認為他應(yīng)該不顧一切,挺身而出,為國家戰(zhàn)斗,哪怕捐軀!可是,屈子難道沒有想過么?那一定是他三思之后的決定,他勇敢地做自己,勿管他人言論而抱石沉江。他是心甘的,愿意的,無怨言無悔的。莫讓他人的思想束縛了你,做自己,無怨無悔。
做自己,你是幸福的,開心的,生命因為有了獨特才美麗,峭壁上的孤松,旱地里的綠芽,他們與眾不同,因而更加美麗。做自己,才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