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速成法,看完就會
議論文是高中作文的主要形式之一,寫好議論文至關(guān)重要。那么議論文究竟要怎么寫比較好呢?就讓小編告訴你答案吧!
議論文格式
首先要掌握議論文基本格式,也就是提綱,心中有了提綱,才知道怎么去寫。
格式如下:
標題:…………………………
中心論點:……………………
結(jié)構(gòu):(整體為式,主體為式)
分論點1:…………(事例1、2、3)
分論點2:…………(事例1、2、3)
分論點3:…………(事例1、2、3)
論證方法:………(方法1、2、3)
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
第一層(引論) :用什么方法引出什么中心論點。
第二層(本論) :分幾個方面論證。各方面都分別寫清楚:主要論證什么,用什么論證方法、什么事例、用什么方法分析事例、引用什么詩文語句等。
第三層(結(jié)論) :用什么方法歸納全文,如何點題。
議論文的開頭要求。
作文最重要的便是開頭和結(jié)尾,那么議論文的開頭是怎樣的呢?
議論文開頭要求:1.“明”,開頭必須與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中心思想緊密相聯(lián),為突出中心服務。即文章開頭首先要亮明中心論點。
例如:我們的童年大概是在“十萬個為什么”里過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興趣的事都喜歡用手指著奶聲奶氣地問上一句:“這個是什么呀?”這完全是出于我們的好奇心。何為好奇心?于我來說,不過三字而已:好,奇,心。(08江蘇滿分作文《好奇心》)
議論文開頭要求2:“簡”,即語言文字要簡約,精巧,且不拖沓,最好是開門見山。
例1:有一種包容,源于勇敢。(20xx年北京卷《包容》)
例2:人生彎彎曲曲水,世事重重疊疊山。熱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艱難后的從容。(20xx年湖南卷《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議論文開頭要求:3、“美”,文章開頭的美是說要有一定的文采、思想或是技巧(比如“設懸念”、“用典故”、“引名言”、“擺現(xiàn)象”、“亮靶子”等等)。
例:古語云:“易有三訓,一訓簡易,二訓變易,三訓不易”,“易與天地準”,之于常識,不也是如此嗎?我們生活在常識中,“春暖花開”、“秋高氣爽”,我們不假思索地運用它們,是為簡易;同一事物不同時刻有不同的表現(xiàn),變化無窮,是為變易;常識由生活而來,經(jīng)久適用,是為不易。故莊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識,于生活,我們泰然。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識之于我們太過習慣了,時常,我們會無所察覺,如同時空之于我們過于靜止與絕對,在愛氏之前,我們被蒙騙了千萬年。于是我們在恍然后明白,常識雖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09廣東滿分作文《知之·行之·思之》
開頭常用方法
1、直入法
例:現(xiàn)在有些年輕人慨嘆自己生不逢時,沒能讓自己的才華在兵荒馬亂之時大顯身手。然而我卻要說:“我是時代幸運兒,因為我有幸生逢改革時。-----《有幸生逢改革時》
2、反入法
例:古語說:“君子動口不動手”,講的是有德之士的有理智的言行,然而千百年流傳下來的這種教化仍然能成為現(xiàn)代人的行動標準。---《有感于“君子動口不動手”》
3、引出法
例:馬謖師心自用痛失街亭,關(guān)羽大意輕敵卒命荊州。歷史用三個字簡潔而嚴正地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驕必敗!————《驕必敗》
4、設疑法
例:也許你很聰明,也很勤奮,但你卻沒有成功。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讓我來告訴你:因為你沒有機遇,或者你有機遇,但是你沒有及時抓住它。——《機遇》
5、引用法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原是三國時期蜀國劉備告誡其子劉禪時說的。這就是說,不要因為惡小就去做它,不要因為善小就不屑去做它。----《勿以惡小而為之》
魯迅先生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他的話很有道理,對我們很有啟發(fā)性。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上,我們都應該牢記這句至理名言!恫粷M足是向上的車輪》
6、比喻法
一滴水是小的,一塊石是硬的。但一滴滴的水不斷地滴在石頭的同一地方,天長日久,水滴竟可穿石,同樣一個人一次努力的作用是渺小的,但是堅持不懈,不斷努力,舊后就會成功。------《貴在堅持》
7、抒情法
為了愛的荒野吹拂一縷和煦的春風,為了給心的墳墓開墾一片清新的綠洲,為了讓世界更加美好,為了讓人間充滿溫情,讓我們來關(guān)心別人。------《學會關(guān)心別人》
如何寫好議論文的結(jié)論段
1.篇幅:100字左右,三言兩語,干脆簡潔,有個“豹尾”更好。四個結(jié)尾,最長113字,最短45字。
2.點題:首尾呼應,明確題旨。再次強調(diào)引論段的論點,但語言有變化,不是簡單重復。即使寧波中學這篇重復了“順潮流,從自我”六字,但接下去一句有建議。
3.深化:解決問題,深化題旨。鎮(zhèn)海中學考生和慈溪中學考生都引用名言解決了怎么辦的問題,拓寬了文意。效實中學和寧波中學則提出選擇這種活法的建議和價值。當然,做到這一點,不容易。
4.語言:短小精悍,干脆簡潔,句句緊密。用張中行先生的話說,是“有挽留力,使讀者讀后還回味,久久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