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說謊
《說文解字》上說:“謊,夢言也!庇纱丝梢,謊言最早的意思是指沒有根據(jù),無從查證的話。由于這類話往往也會有人相信,所以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達(dá)到自己的目的,也就常常會用類似“謊”的話語來欺騙受眾,于是就有了“謊話”一說。謊話,也就是指不真實的、騙人的話。 蘇格拉底在給他的學(xué)生講詭辯論時,曾談到過“說謊”這個話題。他問自己的學(xué)生:“如果你的朋友需要幫助,你明明有能力幫助他,但你卻撒謊說‘沒辦法’。你認(rèn)為自己這樣做是道德的嗎?”學(xué)生答:“說謊不道德!碧K格拉底又說:“如果你的朋友要去殺人,向你借刀,你明明有刀,卻謊稱沒有。你認(rèn)為自己是不道德的嗎?”學(xué)生無言以對。 可見,并不是所有的謊言都是不道德的,有些謊言不僅有道德,而且其中還包含了某種超人的智慧。歷史上曹操急中生智所自編自導(dǎo)的“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善意的謊言以利他為目的,本身就是一種善舉;只有那些以掩蓋事實真相為手段,以損人利己為目的而編造出來的謊言,才是不道德的,才值得人們高度警惕。 說謊的人有三種:1、主動說謊者。這種人對真實情況一清二楚,但為了達(dá)到自己的目的,他們卻掩蓋了某些事實真相,編造謊言來欺騙那些不知道真實情況的人。主動說謊者中,既有善意的,如“望梅止渴”故事中的曹操;也有不懷好意的,如生活中那些?坑弥e言騙人的人。 2、被動說謊者。這種人往往也知道真實情況,但或迫于形勢(如蘇格拉底所說的情況),或迫于權(quán)勢(如“指鹿為馬”的故事),或迫于威脅,自覺或不自覺地說了謊。被動說謊也有善意和惡意之分,凡是有助于事情向好的方面轉(zhuǎn)化,息事寧人,自他兩利的被動說謊,都是善意的,反之,為了一己私利,不講原則,隨聲呼和,甚至不惜助紂為虐的被動說謊,則是惡意的。 3、癡人說夢者。這種人自己根本不知道真實情況,一開始他還知道自己是在說謊,但時間一長,說的遍數(shù)多了,他自己也就以為原先所說的都是真話了。 前兩種說謊者不論善意與否,他們的頭腦都至少還是清醒的。只有第三種說謊者才是既可笑又可悲的,――因為他們在自己編造的謊言中竟然最終迷失了自我。 前兩種說謊者欺騙的是他人,第三種說謊者在騙人的同時,還搭上了他自己。 善意的謊言以利他始,以全己終;既展示了智慧的魅力,也折射出人性的美麗,所以又被人們稱之為“美麗的謊言”。惡意的謊言以害人始,以害己終;歷來為正直善良的人所不恥。 誠實的人并非從不說謊。只有那些企圖借助謊言來欺騙受眾,損害他人利益,從而為自己謀利的人,才是世界上最不誠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