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他人的議論文例子
善待的意思是指友善地對待;好好對待。善待他人的議論文例子,我們來看看下文的介紹。
善待他人的例子一:
明朝年間,山東濟(jì)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fā)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quán)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jié)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奔胰俗x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jié)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善待他人的例子二:
春秋時期,楚王請了很多臣子們來喝酒吃飯,席間歌舞妙曼,美酒佳肴,燭光搖曳。同時,楚王還命令兩位他最寵愛的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陣狂風(fēng)刮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員乘機(jī)揩油親澤,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邊悄聲說:“剛才有人乘機(jī)調(diào)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你趕快叫人點(diǎn)起蠟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了。”
楚王聽了,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diǎn)然蠟燭,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說:“我今天晚上,一定要與各位一醉方休,來,大家都把帽子脫了痛快飲一場。”
眾人都沒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后來楚王攻打鄭國,有一健將獨(dú)自率領(lǐng)幾百人,為三軍開路,斬將過關(guān),直通鄭國的首都,而此人就是當(dāng)年揩許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他,而發(fā)誓畢生孝忠于楚王。
善待他人的例子三:
蘇東坡與王安石同朝為官,由于政治見解和主張不同,兩人逐漸疏遠(yuǎn),最后到王安石晚年,他們?yōu)楦髯缘恼婔[得水火不容。王安石改革熙寧新法每推進(jìn)一步,蘇東坡都要寫詩文相譏諷,弄得王安石十分惱怒;蘇東坡性情豪放,不拘小節(jié),有時出口不讓人,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
元豐初年,那些嫉恨蘇東坡的人抓住他寫詩譏諷朝廷和新法的事奏了他一本。神宗看了,十分震怒,傳下一旨,派人把蘇東坡從浙江湖州抓來投入御史臺大獄。事關(guān)重大,除了蘇東坡的弟弟蘇子由肯丟掉烏紗帽救兄,其他人誰也不敢搭救,生怕連累了自己。這可急壞了蘇子由,蘇東坡也清楚這次是兇多吉少,難免一死。子由說:“如果王安石……”,蘇東坡不等子由說完便嘆了口氣:“不要異想天開了,他恨我還嫌不及呢。”
話說王安石,罷相后早已退隱山林,回到江寧(今南京)隱居。所以不知蘇東坡坐事入獄的消息,等這場轟動朝廷的“烏臺詩案”傳到江寧時,蘇東坡的罪名已定,只爭一個早遲。想起國家多難,人才難得,王安石連夜寫信派人飛馬進(jìn)京給神宗皇帝。信中說,哪有國家正在用人之際,反而為些小文字惹的麻煩去殺那有學(xué)問才華的士子的道理呢?
宋神宗是個年輕有作為的皇帝,曾兩度任用王安石做宰相推行變法革新。王安石雖然早已退隱,但對王安石是十分敬重的。神宗看了王安石的信,思之再三,覺得很有道理,便下旨將蘇東坡放了,貶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去做小官。從此,“王安石一言救東坡”的事,便成為歷史上“文人相親”的一段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