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做人——2017《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學會做人——《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學會做人,在我成長的路上不斷地聽到這樣的話語,他們把做人看得比學習更重要,比成績更注重。但是今年回頭看看,我的成績般般,做人也沒有太強的底氣。
小時候,我剛會說話的時候,媽 媽告訴我,遇到媽 媽認識的,一定要打招呼,“說好!再見!”可是我卻不愿意講話,媽 媽說你不是個懂事的孩子,而在我心里,我卻覺得我很懂事,只是不愿意講話而已。
到了上學的年齡,媽 媽告訴我,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只要你的身邊有你認識的朋友,你都要給他們嘗嘗,而我卻覺得老師是不會吃的,同學也不會吃的,媽 媽更不會吃!我還是自己吃吧!
越來越大,我漸漸地發(fā)現(xiàn),我喜歡吃的,他們都愛吃,但是我卻錯過了很多機會,變得越來越膽怯。我愛吃榴蓮,媽 媽從不給我買一小塊塑料盒裝的,有一次價格很貴,單買一個榴蓮就需要100多,但是媽 媽卻毫不猶豫的給我買了,回到家里,我很高興,感謝媽 媽,第一口就給了媽 媽,媽 媽高興地說,“等到你這么懂事,媽 媽已經等了很多年,如果你能像對待媽 媽這樣對待身邊的人,他們也一定會像媽 媽一樣喜歡你!”
其實我缺少的是一種禮節(jié),現(xiàn)在知道是“禮”。
我很愛奶奶和爺爺,他們一手把我養(yǎng)大,在他們的生活里,我成為這個世界最幸福的人,他們不會打我,不會罵我,只會把我摟在懷里,問媽 媽打沒打我,爸爸疼不疼我?我喜歡爺爺奶奶,長大了,有時間的時候,我經常去看看奶奶,跟媽 媽要100元錢,全部都給爺爺奶奶買了水果和糕點糖果。媽 媽很高興,夸我很孝順。但是有一次,媽 媽自豪地講給同事聽的時候,他們卻問我,“你給沒給姥姥姥爺買?”我搖了搖頭,他們說你會不會給媽 媽爸爸買,我也搖了搖頭。
我知道我缺少了一種品德,那就是“愛”。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家人,對每一個家人都要求公平的愛,對每一個身邊的人,也需要公平的愛,那才是由小愛凝聚的大愛。
從小學到六年級,媽 媽從未給我報任何補習班,她把別人用來補課的費用全部帶我出去游玩,增長我的見識,鑄就我的落落大方,因為她帶我就走過很多的地方,我總是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幸福的人,只要書本上講到有關的內容,我都會自豪的說起我的經歷,我的眼界,及發(fā)表我最真實的想法和看法。但是有一天,媽 媽看到我的學習,傷心的對我說,“如果你連自己的事都做不好,媽 媽做的事還有什么意義?”一個好的孩子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僅僅是為了玩而玩,在學習中學會享受,才會是真正的快樂!
我知道我的生活中缺少一種能力,“強”。
百事孝為先,這是做人的基準。而我恰恰把這個字放在了做不起眼的位置,甚至從未認真的去做過,和媽 媽的距離越來越遠,對媽 媽的態(tài)度越來越差,媽 媽動了我的東西,我會嚴厲的指責,“以后你不要懂我的東西,再亂我自己收拾!”媽 媽嘮叨我的成績,我會大聲的回敬,“不用你管,我自己的成績我自己做主!”媽 媽念叨她今年暑假陪我上課,一課不落的陪著,卻失去了自己的自由,我卻堅定的對她說,“以后不要說你陪我,那是你自己愿意做的!”有一天我和媽 媽關系再次爆發(fā)的時候,媽 媽給了我一個耳光,她覺得自己很委屈。我們發(fā)生了冷戰(zhàn)。一周媽 媽沒給我做飯,我覺我不需要媽 媽的幫助,我長到了;我也不需要媽 媽的約束,我有尊嚴了!經過了靜靜的思考,我知道,我錯了。媽 媽是一個愛玩,愛自由生活,對生活有無限美好追求的人,卻因為我改變了很多,我為她端上了我做的壽司,為了沖上了蓮子,大棗,枸杞子,蜂蜜的水;我們之間的戰(zhàn)爭煙消云散。
我知道我忽略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傳統(tǒng),那就是 “孝”。
今天的開學第一課,上進了我的心里,讓我想到了很多……我永遠會記住媽 媽經常給我說的那16個字,勤、儉、智、恒、奮、勇、群、重、仁、義、孝、敬、公、廉、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