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孤獨》讀后感
這篇文章是我高3時在語文資料上看的,感觸很大。
自高中起,我就是一個人的生活著,表面上和同學們很好,可是內(nèi)心卻始終是孤僻著,不為啥,就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但發(fā)現(xiàn)有人想靠近時,我會毫不猶豫的避開或視而不見。后來有人問我,‘你不孤單嗎?’我看了他一眼,很想說,一個人有啥不好,何況我不提倡早戀。有人說我不懂愛,對,我不懂戀愛,當我想到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時,我什么也不想了。我喜歡自由。
我朋友曾經(jīng)跟我說過,她很害怕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她說她怕找不到朋友,怕和別人合不來,怕沒有娛樂的地方,怕悶。然后我問她,‘你是不是很怕孤獨’。她想了會兒說的確,她很怕。我不知該怎么跟她說,不是每一個人的適應能力都一樣,我跟她說試著習慣下孤獨,她說她永遠習慣不了.是呀,每個人的思想思維盡不相同,你改變不了她的想法,只是用自己的經(jīng)驗來開闊她的見識.如若跟她說其實孤獨很美,該學會享受.這顯然無濟于事.
有人說除去孤獨的最好辦法就是找到愛.其實說真的,我對那個字有些反感,之前尤其強烈,只是想到人世間又真的不能卻少愛,無奈下.看著街道上一對對緊擁的情侶,幸福的一家大小,販賣的老人,閃爍的霓虹燈下的喧嘩..我似乎看到愛的存在,因為有種叫幸福的東西在流動.但我卻只想欣賞,并不在乎是否擁有.美的東西一旦擁有了,它就會失去以往的光澤,不再美好.愛也一樣,擁有了,習慣了,其他一切似乎都顯得微不足道了.這是可怕的,你能叫一個有愛的人嘗試孤獨并習慣它么.除了你愛的東西,其他的你會很快接受并且習慣么..
如愿站在愛的身邊孤獨的欣賞它.這樣,才能看清它的價值,即使是看著它的背影,我也幸福的笑了.
孤獨是人的宿命,
它基于這樣一個事實: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
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
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
是的,甚至連愛也不能。
凡是領悟人生這樣一種根本性孤獨的人,
便已經(jīng)站到了一切人間歡愛的上方,
愛得最熱烈時也不會做愛的奴隸。
有兩種孤獨。
靈魂尋找自己的來源和歸宿而不可得,
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個沒有根據(jù)的偶然性,
這是絕對的、形而上的、哲學性質(zhì)的孤獨。
靈魂尋找另一顆靈魂而不可得,
感到自己是人世間 的一個沒有旅伴的漂泊者,
這是相對的、形而下的、社會性質(zhì)的孤獨。
前一種孤獨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愛,或者遁人空門。
后一種孤獨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間的愛,或者陷人自戀。
一切人間的愛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獨。
然而,誰若懷著形而上的孤獨,
人間的愛在他眼里就有了一種形而上的深度。
當他愛一個人時,他心中會充滿佛一樣的大悲憫。
在他所愛的人身上,他又會發(fā)現(xiàn)神的影子。
孤獨源于愛,
無愛的人不會孤獨。
也許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
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了愛自己,
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于它們之中的深透的愛。
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
生命純屬偶然,
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
相依為命,結(jié)伴而行。
當一個孤獨尋 找另一個孤獨時,
便有了愛的欲望。
可是,兩個孤獨到了一起就能夠擺脫孤獨了嗎?
孤獨之不可消除,使愛成了永無止境的尋求。
在這條無盡的道路上奔走的人,
最終就會看破小愛的限度,而尋求大愛,
或者——超越一切愛,而達于無愛。
人在世上是 需要有一個伴的。
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終歸比沒有好。
至于精神上的幸福,這只能靠你自己,
——永遠如此。
只要你心中的那個美好的天地完好無損,那塊新大陸常新,
就沒有人能奪走你的幸福。
那些不幸的天才,
例如尼采和凡·高,
他們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無人理解,
因為精神上的孤獨是可以用創(chuàng)造來安慰的,
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間溫暖,
活著時就成了被人群遺棄的孤魂。
獨身的最大弊病是孤獨,
乃至在孤獨中死去。
可是,孤獨既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享受,
而再好的婚姻也不能完全免除孤獨的痛苦,
卻多少會損害孤獨的享受。
至于死,任何親人的在場都不能阻擋它的必然到來,
而且死在本質(zhì)上總是孤獨的。
當我們知道了愛的難度,
或者知道了愛的限度,
我們就談論友誼。
當我們知道了友誼的難度,或者知道了友誼的限度,
我們就談論孤獨。
當然,談論孤獨仍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于另一個生命,
像一陣風,無牽無掛。
每一個問題至少有兩個相反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