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伊索寓言》有感作文(2篇)
讀《伊索寓言》有感作文(1)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時期一部杰出的文學(xué)作品,它取于民間,較為突出的反映了社會底層任命的生活和思想。這本書想象豐富,淺顯的小故事中常常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迸發(fā)出機智的火花,蘊含著深刻的寓意。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則小故事是《埋葬在葡萄園中的珠寶》。他主要講述的是一位老農(nóng)夫勤勞節(jié)儉一生,但他三個兒子卻十分懶惰,終于有一天,農(nóng)夫病倒了,他給兒子們的遺言中說道,葡萄園中曾被埋過一罐珠寶,并讓兒子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生活。他們安葬了老農(nóng)夫,此后便在葡萄架中“忙忙碌碌”,當它們灰心喪氣時,以前萎靡不振的葡萄藤現(xiàn)在已經(jīng)結(jié)出一串串晶瑩如玉的葡萄。三人便將葡萄拿到集市上,賣了一筆好價錢,從此三人臉上再也看不見為找不見珠寶而愁眉苦臉的樣子,最終他們領(lǐng)悟到了父親的遺囑。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勞動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其實學(xué)習也是如此。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誰付出的多,誰的收獲就大。
中國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xùn),一份辛苦一份才。”不錯,學(xué)習是苦,學(xué)習是累,那么學(xué)習給予我們的便是巨大的財富:淵博的知識,高尚的情操,精神的滿足……這些都是用勤奮換來的。
其實天才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出生后和其他孩子一樣,但是由于勤奮,成就了他,使他成為了偉大的天才;而另外一種出生就很重名,再加上良好的教育和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天才,但是這種情況還是少見的,所以我們要“笨鳥先飛”,天才就是這樣終生勞動,便成為天才。
為了自己的未來,讓我們用“勤奮”作為肥料,哺育一棵參天大樹。
家長: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而這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便是勤奮。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背后都有辛酸和淚水,他們手中的鮮花是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在學(xué)習中即便基礎(chǔ)比別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工夫,而照樣可以成功,正如華羅庚所說:“勤能補拙是良訓(xùn),一分辛苦一份才。”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yīng)有的貢獻。
讀《伊索寓言》有感作文(2)
讀《伊索寓言》有感
童話,如同一首動聽的搖籃曲,每到夜幕降臨時,都會輕輕地、緩緩地在你耳邊響起;童話,如同一塊美味的水果糖,每到夜幕降臨時,都會輕輕地、緩緩地在你的夢里想起,童話,如同一位和藹的教師,每到夜幕降臨的時候,都會仔細地、認真地告訴你一個小故事。
你知道嗎?許多的童話故事的內(nèi)容都是以一個小故事,來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這種的書尤其適合于小孩子看。
我讀過的童話,寓言書有《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等。其中《伊索寓言》我最喜歡。
《伊索寓言》里德主人公大部分是動物。比如說:“狐貍與公山羊”就是以動物為主角。寫的內(nèi)容是:一只狐貍失足掉入井中。無論怎樣都無法爬出來,這時,來了一只公山羊,它想喝井里的水,狐貍便騙山羊下來,山羊下來后發(fā)現(xiàn)中計,只好和狐貍共同想辦法,狐貍突然說讓山羊扒在井上,它踩著山羊的后背爬上去再拉它,它同意,狐貍上去后并沒有拉山羊,公山羊就說狐貍不講信用,狐貍對山羊說了:“你如果如果像你的胡須一樣完美,就不至于沒有看清出口就跳下來。”
我讀了這一篇課文后,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在做事前先考慮這樣做的后果,然后再做。
我讀了這一篇課文后,感覺狐貍十分的聰明,但是,又是一個十分自私的一個動物,感覺公山羊是一只十分愚蠢的動物,又是一只做事情不考慮后果的動物。所以,我覺得,如果公山羊在跳下井后先考慮如何上來,它就不會被困在井中了。
哲理,如同一個冷水澡,讓幻想中的人們清醒,哲理,如同一場雨水,將人們身上帶有的不良習慣沖去;哲理,如同一絲陽光,把迷失在濃霧中的人們帶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