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童年》有感
這幾天,我在表姐家回味著一本書,就是馬克西姆.高爾基寫的一本自傳體小說《童年》。
書中講了:主人公阿廖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父親離開了人世,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卡什林是一個小染坊主,已頻臨破產(chǎn),她性情暴躁、貪婪、自私。他的兩個舅舅也是個很貪婪,粗野的人。所以外祖父家里彌漫著人與人之間熾熱的仇恨之霧。外祖父貪錢財,暗里放高利貸甚至在市場上偷竊。那兩個舅舅為了爭奪財產(chǎn),彼此打的頭破血流,還要侵吞阿廖沙.彼什科夫母親的嫁妝,并把他爸爸推進冰窖里毆打。還害死了很多人。阿廖沙.彼什科夫很討厭外祖父,因此遭到外祖父的毒打,受到外祖父虐待,還被打的失去知覺,大病一場。外祖母也遭受到了毆打。
雖然阿廖沙的童年變成了黑色,但他并沒有被黑暗所壓倒,他反而煉成了堅強與勇敢自信的人。
讀完這本書,發(fā)現(xiàn)里面的外祖母最有人性,同時也是一個最富有藝術魅力的形象之一,我不得不佩服她。我知道了每一個孩子都要有一個光彩快樂的童年,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和阿廖沙比真實天壤之別呀!我們現(xiàn)在有的吃有的穿還有得玩,豐衣足食的,阿廖沙卻是一個悲慘黑暗的童年。
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童年,要讓自己的童年變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