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彷徨》有感
讓讀書成為我們生活的方式——“中國移動杯”XX年南京市中小學生“讀書節(jié)”親子閱讀征文 學生姓名 陳慧 性別 女 區(qū)縣 六合區(qū) 學校及班級 新篁鎮(zhèn)中初一(5) 親子共讀書目 《彷徨》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學 生 讀 后 感 讀了《彷徨》,突然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的思想那么深奧,有時竟有許多語句不能慎析。雖然不能了解魯迅先生透徹的心境,但我卻感同深受。 有些平凡無奇的文字在他筆下總是那么鮮明亮麗,卻又充斥著淡淡的、委婉的凄殘;蛟S魯迅先生的世界都是一派灰色的暗調(diào)吧!也許也就是因為這片灰色的暗調(diào)又讓一些惆悵的人重新找回盛夏的暖調(diào)。 歌曲的舞臺總是充滿光景,生命的舞臺,又像是一幕話劇。顛沛流漓,生活的秀色,總是百味人生,莫多的摯言,一切盡在無言。 秋水無痕,聆聽落葉的情愫,紅塵往事,呢喃起漣漪無數(shù)。風鈴的抖動化作亂舞。抄寫的人生雖平平淡淡,卻又激起嫉妒。 百般獻媚的人生,讓人本來就不犀利的嘆服變得混沌,甚比蒙上了一層薄霜還要模糊,因此善辯是非善惡的能力才會如此殘弱不堅。 當魯迅將所有的青春都奉獻給了人生,命運只能無聲無息的觀摩。 魯迅在奔放與豪邁中大起大落,稚嫩的肉香稻米,卻垂涎童年的美好,魯迅先生的“三味書屋”、魯迅先生的“長媽媽”…… 無盡的憧憬只能造就更多幻想,幻想魯迅先生的生活,我活在如癡如醉,迷霧一樣的生活里。沉郁又歡快的節(jié)奏使我忘忽所以。 《彷徨》,堪稱絕作。 與《彷徨》相伴的時光中,美好而又新穎,因為有理的人必定有理,在生命的意義中只有你,沒有他,雖然有時有分離,有時有聚合。亮眼相看的時間,過了幾天,就不再是從前。生命與生活表現(xiàn)出的另一種意義,竟是出于對世界表現(xiàn)的一種方式。 苦澀的淚像離了弦的箭,飛速的在戰(zhàn)亂中射死自己,以為是一種解脫的方式,疏不知這種幼稚的行徑只是懦弱的見證。妄想銷毀這懦弱的表現(xiàn),現(xiàn)在卻知曉,樂極生悲。 我在《彷徨》中如同小丑,一直在一個錯宗復雜的迷宮,一直在尋找一個出口,沒有人告訴我要走哪條路,沒有人告訴我要走那條路的原因,我只能自己辨析其中的是與否。當然突破《彷徨》的瓶頸的,這些本不應該出自一個初中生之手的文字,卻像電影一樣放映出來。 深入《彷徨》。 收獲《彷徨》。 體會魯迅先生苦與樂的交織。 家 長 感 言 《彷徨》的確是一本極好的書,我聽女兒說,它的文采和思想文路都很清楚,是很值得深讀的一本佳作。 “魯迅”,我也略有所聞,知道他是一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文學家,他的文章我讀的不是很多,但只是少量的部分都是一些突出的文字和段落合成。他并沒有象有些作家夸夸其談,只是簡單的敘述了人生的真諦,但卻充滿哲學文理。 《彷徨》我個人覺得更是凝具力和渲染力,就像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在譜寫這本書,像個母親在撫愛著自己的孩子那樣,感情真摯。 其實很感謝《彷徨》,也許是抱著一種復雜的心情。寫一篇文章難,寫一篇讓人贊不絕口的文章更難。我想正是因為魯迅先生的傾注心血,所以才會是賞析《彷徨》的人絡繹不絕。 我想,這就是魯迅的過人之處,也是《彷徨》的成功之處。 和女兒期盼的一樣,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觀注《彷徨》,相信你們會和我們一樣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