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
看了題目,大家都覺得耳熟能詳吧!如此名著,我現(xiàn)在才來了解它嗎?或許說是的,我是又一次重新去了解它。也許是我們有緣分,它又再次感動了我。曾記得最初讀它在初中,因書中人物的堅強快樂所吸引,此時此刻,我從事了殘疾人的教育事業(yè),再去領(lǐng)會它時,又是另一份感受。
海倫,一位偉大的傳奇女性;但我覺得她的家庭教師亦是讓人肅然起敬。我們同樣是殘疾兒童的教師,她的耐心、教育方式依舊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研究,因為她讓一位殘疾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沙莉文老師,她是愛的化身,年幼的海倫問老師什么是愛,沙利文老師根據(jù)海倫的已有經(jīng)驗告訴她“愛有點像太陽沒出來以前掛在天空中的云彩,雖然摸不到云彩,但能感覺到雨水。在經(jīng)過太陽一天的酷熱照射之后,花兒和大地要是能得到雨水的滋潤會是多么的歡喜!愛和云彩那樣是摸不到的,但是能感覺到她帶來的甜蜜。沒有愛,就不會快樂,也就沒有心思玩了!边@一段是原文中,沙莉文老師用來形容什么是愛,對于一個盲聾孩子來說,理解抽象的‘愛’,是多么的不易,她用智慧開啟了孩子心靈的鑰匙,每一步的教學(xué),都讓海倫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一個人的教育力量總是顯得有些薄弱,沙莉文老師便帶著海倫四處求學(xué),這該是有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在支撐著她。我是班集體內(nèi)的老師,面對孩子,我也有手足失措的時候,看著這樣的情況,我也會去討教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是那樣的無私付出卻是沒有。在我之前的概念里,只要把基本的東西教好就行了,從來沒有為我的孩子們那樣的奔波過。教育是一份愛的事業(yè),一份絕對不能隨意的事業(yè),因為它承載著未來和希望。雖然我們的孩子很簡單,他或許不能為社會作出多大的貢獻,也不能承擔(dān)起一個家的責(zé)任,但是他也是社會中的人,存在于這個社會。我們教師能為這些孩子做的:使輕度的孩子能自食其力,中度的孩子能適應(yīng)生活,重度的孩子能生活自理,這些就是我們最大的希望,是我們教育的目標(biāo)。如何讓孩子能成為這樣呢?我們就要同整個社會掛上號,讓學(xué)生進入社會學(xué)習(xí)日常的知識和文化,讓所有的社會人來理解我們的孩子。
沙莉文老師是一位優(yōu)秀的演講家,她的精彩講述總會讓聽眾動容。一個源于她是一位愛學(xué)習(xí)的家庭教師,一個是她擁有無私奉獻的愛精神。她讓一個孩子重塑生命,去愛這個世界,為社會作出價值。海倫在文中提到她的老師時,處處流露出愛的味道。海倫說,本來,“我在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钡牵谏蛭睦蠋煹慕逃,“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是莎莉文老師讓“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師還教“我”懂得“什么是愛”。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蔽覀兊暮⒆踊蛟S不會像海倫一樣為社會作出偉大的貢獻,不能像海倫那樣感恩我們?yōu)樯鐣鞒鰝ゴ蟮呢暙I,只希望,我們教育出來的學(xué)生能懂禮貌講文明,開心地生活著。
我是一名教師,一名特殊兒童的教師,我的班級里有11個孩子,他們在等待著我引導(dǎo)他們走向光明的未來。從書中,我了解到了發(fā)展孩子的長處比單方面彌補孩子的缺陷更能讓孩子走向光明的道路,所以,我會使用揚長避短的方法來教育我的11個孩子們,為每一位孩子制定適合他們的學(xué)習(xí)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