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讀后感
剛聽完老師介紹了這本書,一向不怎么讀書的我有了想看看的沖動,放學回到寢室后就迫不及待上網(wǎng)淘寶。百度看了一下書的內(nèi)容介紹,心理油然而生一個詞“好書”。還沒有看完就直接拍下了。很快,就收到了書。
剛剛收到書,就翻著看了幾頁。書的內(nèi)容很吸引人。我也愛上了看書。翻著翻著沒幾天就看了一半,對書中的內(nèi)容和案例我很感興趣,也有了對日本這個民族全新的認識;蛟S我讀書太慢,兩個星期才看完,這當中也完成了老師布置的讀書筆記。
讀完《菊與刀》后,有了更新地認識日本的理念。不再是傳統(tǒng)地對日本有憎恨、反感,他是一個險惡,冷酷無情和殘忍,不講道理,沒有正義感的民族。這些都是受到某些歷史原因和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而導致對日本的認識不全面。某些抗戰(zhàn)劇和歷史原因往往會指引我們的認識走向單方面性,歷史我們不容否認。但是我們在研究和認識日本大和民族時我們更應該客觀地對待。
我想,全世界的人民都是熱愛和平的,戰(zhàn)爭只是某些和個別軍事力量所挑起的。我們應該客觀理性看待日本大和民族,在研究大和民族時我們應該客觀地對待,而不該感情用事和片面。我們在看待歷史事件時更應該保持頭腦清晰,歷史事件和民族文化有著不可推卸的聯(lián)系,但更應該注重的是是否是必然聯(lián)系?
讀完《菊與刀》,我更了解了這個矛盾復雜的民族,不再是之前那樣膚淺的認識。這個民族可以用“魔一樣的民族”來形容,用戰(zhàn)時美國人的話來說就是讓人無法理解。這個民族“生性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愛美,既蠻橫又有禮,既頑固又能適應,既訓順又惱怒于被人推來推去,既忠誠又背叛,既勇敢又懦弱,既保守又好新。”是的,這樣矛盾性格用“魔一樣的民族”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
日本大和民族有著極端的一面,但是又有著全世界都應該學習和借鑒的美德。例如在禮儀、自我約束、教育方面等都是優(yōu)秀的成分。其中,日本人在引進中國文化中“孝道”方面做得比中國還要好。在書中這樣介紹,在日本,“孝道”的含義是:在一個幾乎包括父親、祖父、他們的兄弟以及后裔的團體里,一個人要根據(jù)輩分、性別和年齡,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這里的“各就其位”并不是保守,而是一種基本家庭成員之間對長者的尊重。日本人認為:通過自我約束,他們能使自我變得更有價值。說到教育,書中舉了個案例:出于某些原因,我有點不安寧,微微擺動了一下身子。老師看見后帶著溫和但又嚴厲的口吻說:小姐,顯然你今天的精神狀態(tài)不合適學習。你該回到自己的房間去,好好想想。這就是日本人教育女孩子的特點:不那么嚴厲,還給予特權!昂⒆訉W的不僅是規(guī)則,還有習慣!边@就是日本教育的優(yōu)越性。除了這些,日本戰(zhàn)時的忠誠似乎更能體現(xiàn)一種愛國。戰(zhàn)時的日本對天皇那是絕對的忠誠,用書中的話就是“天皇的意義要遠遠超過國旗”,這也才有了戰(zhàn)時日本士兵剖腹自盡以示效忠的事例。這些在現(xiàn)今看來好像并不可取,中國有句古話“勝敗乃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或許在中國就不會有極端事件出現(xiàn)。但是在那樣的歷史條件和那樣的民族文化中我們不得不承認那樣的極端的存在似乎也是一種必然性。
一個民族,只有充分了解本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間的文化,才能在各個領域中不同層次地把握自己的命運。讓我們在《菊與刀》中更好地了解大和民族,求同存異,讓中華民族走得更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