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后感:有一場夢,叫童年
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 ——題記
撫了撫有些泛黃的書頁。
記得四五年級時,一次去書店買書的機會,精致的包裝,奪了我的眼球,猶豫著——依稀記得是本名著——就,買下了這本書?墒恰彪s的人名,讓我失去了耐心。這本書,也就遺失在了書柜角落,被我。寒假期間,經(jīng)老師推薦,我才猶猶豫豫地,重新拿起了這本書。
主人公阿廖沙自幼喪父,于是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期間,他得到了外祖母的疼愛、關(guān)心、呵護,受到外祖母的美的童話的熏陶。同時,他也目睹兩個舅舅的自私、貪婪,外祖父的殘暴以及底層人民的痛苦、不堪。阿廖沙,正是有外祖母的陪伴,才能健康、堅強地長大。這是一場苦難,是一段悲慘的經(jīng)歷。但高爾基能如此流暢地敘述,字里行間,我看到了他樂觀、堅強的生活態(tài)度。
童年。童真。童趣。
童年于我,印象中是快樂的。家里有一只舊風(fēng)箏。春光明媚的時候,爸爸就帶上我,放風(fēng)箏。廣闊的田野,溫暖的春風(fēng),創(chuàng)造了一串兒美好的記憶。高高的風(fēng)箏在飄,隨風(fēng),心情也隨之晴朗起來。就這樣到了夏天。熾熱的陽光下,我經(jīng)常和小伙伴們在河邊玩耍,樹影下,一個個快活的身影,釣龍蝦的,捉小魚的,還有扔石子的咧!水面泛著淺淺的波瀾,像酒窩。暑假過去,秋,就來了。涼涼的秋風(fēng),讓我很享受逆風(fēng)奔跑的感覺。漫無目的地跑著,看著。一路上,天空很藍,白云很淡,樹葉間藏了小小的果實,路邊弱小的野花,有的已經(jīng)微笑著閉上了眼。時光靜好。秋的離開是為了迎接冬。在我們這地兒,飄雪花是罕見事兒。有一年下雪,那把我們樂得喲!裹上厚厚的棉襖,取下手套,就讓白花花的雪和手掌心親密接觸。盡管最后只化作了一灘冰水,小臉兒小手兒的,還凍得通紅,還是笑得那么開心。
但是,也有摔倒受傷,疼得兩眼淚汪汪的時候。也有考試考砸了,獨自在墻角默默傷心哭泣的時候。也有被爸爸媽媽批評,心酸委屈的時候……
想起阿廖沙那段令人往事,總覺得,有幾分同情。但在同情的同時,我更看到了他背后的隱忍、堅強。如果沒有慈祥的外婆,善良的小茨岡,正直的“好事情”,我們很難想象在那樣的壞境下,是否能再出現(xiàn)一個“高爾基”。但是,正是這些正面人物的塑造,讓我看到,人間有溫暖!
我不知道童年于阿廖沙是怎樣的,在他心里,或許有不好的記憶,但是就如書中所說:“在她沒有來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xiàn),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lǐng)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yīng)付困苦的生活!焙屯馄旁谝黄鸬,那些美好時光,一定,占據(jù)著很重要的地位。
就像一場夢。
無論是噩夢,美夢。
夢醒了,我們也該長大了。
只是再回不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