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和金魚讀后感
故事講到這里結(jié)束了,我也講完了,這則故事我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卻從沒有仔細分析過,理解過。只是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現(xiàn)如今,同樣的故事讀起來,卻有很多不同的認識,此刻,我就與大家共同分析和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道理,讓我們明白,同樣的事情,同樣的故事,在現(xiàn)在的今天,同樣的發(fā)生著。。。。。
小時候,認為金魚是正義的化身,是值得同情和善待的。此刻,再讀,卻另有一種滋味在心頭。故事中,如果金魚不是被漁夫所打撈,金魚會因為漁夫生活的貧窮和困頓而無私的幫助或給予承諾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金魚是在自己遭遇危險或困境之時,利用人性的弱點或者說是善良,拿自己不想或不必需要的東西或事物,給予他人,用人性的中的貪婪加以利誘,那么,現(xiàn)如今,我們又如何來認識與評價金魚這位故事中的正面形象呢?
我們再分析一下漁夫,漁夫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和特點呢?漁夫我個人認為,他是中國千百年來儒家思想所推崇的所謂仁、義、禮束縛下的大眾國民。他們大多數(shù)具有善待他人,忍讓生活,同情孱弱,無欲無爭的性格特點,具有此種性格的人,大多是被奴役或別人易為控制的人類。在此故事中,漁夫和金魚的關系因為捕撈這一行為動作而變的不對等,而在漁夫有優(yōu)勢的情況下,漁夫沒有任何強勢,無語謝幕。這種人物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是統(tǒng)治階級所推崇和宣揚的對象,讓人們楷模效仿,使其成為易于統(tǒng)治和管理的順民,在現(xiàn)如今的教育體制中,也是極盡所能的鼓吹此種人物行為,以在思想上達到控制行為的目的。千人一思,萬人一想?芍^高明。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漁夫的妻子,她在故事中是一位徹徹底底反面人物,關于她的形象描寫,都是千百年來中國惡人的臉譜,肥口碩身,兇殘丑陋,沒有人情味,貪婪無度,等等。。。。。
我曾認真的分析過:如果漁夫的妻子做出同漁夫一樣的行為模式,似乎是值得我們贊賞的。但,漁夫的妻子想改變現(xiàn)如今的生活狀態(tài),她有錯誤嗎?我們救了你的性命,你也承諾了。我只按照你的承諾進行要求,我做錯了嗎?金魚在允下承諾之時,并沒有限定條件,相反,倒是金魚并沒有完全按照承諾兌現(xiàn),是非常不誠信的表現(xiàn),這種情況,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這相對于法治的國外來講,似乎無論個人利益得失,只要承諾,就要兌現(xiàn)。這一點,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我們是無論做何種事情,都是不經(jīng)意或潛在意識里,把自我利益放在首位,然后,進行取舍,無論是我們有意施恩于人或是無以幫助他人,都是在確保自我利益的情況下,給予施舍。
短短的一則童話故事,笑看人生大舞臺。生旦凈末丑,就是你我他。
生活,還在繼續(xù),故事,還在發(fā)生,到處都是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