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
人生中,我們總會在特定的階段遇到特定的人,相遇即是緣起,他們中總會有些人只會碰我們走過一段短短的旅程,總會有些人會和我們成為兄弟,成為知己,成為我們一生的朋友。和我們一齊應對多舛的現(xiàn)實生活,攜手走過那些艱難滄桑歲月。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2000字一】
季羨林先生學貫中西,兼通古今,對中華文化有著極其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的著作也一直頗受推崇。近來賞讀季老的隨筆雜談《季羨林談人生》,從中體會到不少季老的人生感悟,很是受用。《季羨林談人生》,單是看這本書名就讓人眼前一亮,心頭渙然冰釋。細細翻來,書中理論并無玄妙莫測、恍兮惚兮之處,而是真真切切,鞭辟入里,入眼入心。
整書中,季老反復強調(diào):人生于世,主要要解決三個關(guān)系。一是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二是人與人的關(guān)系,第三是人的自身修養(yǎng),也就是人的行為與感情的關(guān)系。處理好這三個關(guān)系,人就能順利發(fā)展,快樂生活,社會就能闊步前進;處理不好,就會磕磕碰碰,停滯不前。季老對人生這三個關(guān)系的提法引發(fā)了我的深思:人活著,無論于己,于人,不管苦痛、喜悅,這一切事物、情緒不都在這三種關(guān)系之中嗎?
首先,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關(guān)于“人定勝天”。
說到人和自然的關(guān)系,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環(huán)境問題。這兩年坊間一直流傳著2019地球滅亡的瑪雅預言:神奇的瑪雅人預見到地球和人類會在2019年徹底被毀滅。雖說這已經(jīng)被無數(shù)的科學家證實只是一個謠言,但卻給我們每一個人都敲響了保護環(huán)境的警鐘。我們砍伐森林,我們圍海造田,我們能飛上天空,潛入海底,一時間人們真的以為人定勝天,人類無所不能。我們按著自己的意愿改造著這世界,樂此不疲。可你有沒有停下腳步看看,這世界天空還那么藍嗎,綠色還那么多嗎?我們對大自然的改造就像是物理學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樣也回報在我們的身上。全球變暖,冰川惡化,厄爾尼諾等異,F(xiàn)象的增多,這都是大自然向我們發(fā)出的警示。大自然已經(jīng)告訴我們,與它相處,我們要學會彼此適應,互相合作,那種只顧著自己的發(fā)展享樂,而絲毫不考慮它的賠本買賣,大自然是不會答應的。若是一意孤行,我們只能得到大自然的同等回報。
第二,人與人的關(guān)系,也就是社會關(guān)系——關(guān)于“也讓別人活下去”。
這里要拽出兩個人,一說名字——張明寶與高曉松,大家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人的共同特征。這兩個酒駕的罪犯,因為漠視生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終鋃鐺入獄。季先生在書中列舉了數(shù)多個“傻瓜”,雖然這兩人已遠不能僅用“傻瓜”二字來形容,但是,他們在處理自身與他人的關(guān)系上,確是“傻瓜”之最——既損了人,又不利己。圖一時之快,逞一時之能,給他人造成了重大傷害的同時,自己也損失重大,悔恨終身,是實打?qū)嵉拇?ldquo;傻瓜”。所以,季先生在書中還提到要處理好抑制本性和放縱本性的關(guān)系。為什么要抑制本性?無非是既讓自己活,又讓別人活。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就比方大馬路上的紅綠燈,你著急趕路,想加大馬力,別人也如此這般,每個人都不加以限制,想往哪走就往哪走,想跑多快就跑多快,那這樣的馬路上一定是交通事故不斷,人們都嚇得不敢出門。所以,我們這個社會愈發(fā)展,各種規(guī)章、制度、法律就應當愈完善,這是讓所有人都能跑得更快的有力保障。
第三,人的自身修養(yǎng)問題——關(guān)于“修什么樣的身,養(yǎng)什么樣的性”。
書中季先生引用了一則“通告”:
識者每以今日的社會潛伏下列諸問題為憂:即功利氣息彌漫,只知奪取而缺乏奉獻和服務(wù)的精神;大家對社會關(guān)懷不夠,環(huán)境日益惡化;一般人雖受相當教育,但缺乏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未能整合,阻礙教育整體發(fā)展,亦且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這段話雖引于十幾年前,但今天看來,仍切中時弊,F(xiàn)如今,有多少從商者都是一切向錢看,為政者費盡心思的一心向上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人民服務(wù)”都成了書本上的鉛字,應景時的口號,鮮有人真正為之。我們的教育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可還有不少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缺乏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西安音樂學院的學生藥家鑫駕車撞傷張妙,因怕她記住自己惹來麻煩,竟用他那雙彈鋼琴的手殘忍地將其殺害;同樣是大學生的李啟銘酒后在校園內(nèi)飛車,撞人欲逃被截之時竟然高喊著“誰敢抓我,我爸爸是李剛!”。在法律依法嚴懲他們之后,我們也要反思:我們的教育有沒有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
良好的社會風貌一定程度上來源于社會成員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如果一個人本身的世界觀、價值觀有偏差,波及開來,整個社會都會受影響。因此,在強調(diào)他律的同時,良好的自律不可或缺。季老一生經(jīng)歷無數(shù)的風起云涌,大起大落,之所以被人們所敬仰,除了他所取得的崇高的學術(shù)成就外,季老剛正不阿、從容淡定、樸實無華的人格魅力更是關(guān)鍵之所在。
談道德,談修養(yǎng),終究要歸結(jié)到分清善惡,趨善去惡上來。讀罷此書,“善惡”可謂昭昭——考慮自己生存,也考慮別人生存,考慮大自然的生存,謂之善;只考慮自己生存,而不考慮他人,不考慮子孫后代,不考慮大自然的生存,謂之惡也。去惡從善,人間正道也。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2000字二】
每次讀季老的書,都能從他那簡潔清雅的文字中品味出他的大度與隨和。
人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每個人都有自我的路要走,都會有自我獨一無二的人生。
可,究竟人生是什么?什么,是人生?
望九之年的季老,總結(jié)他八十多個春秋的人生經(jīng)歷,開篇三節(jié)大談人生,人生的內(nèi)涵、好處。在文中,一代國學大師,一代圣人,還一口一個我輩凡人,這不免使得“我輩凡人”捫心自問,我該有怎樣的人生?
品讀這本書,我便和季老有了一次心靈的交流,一齊探討了一種用心的生活態(tài)度,了解到了季老近九十年的生活體味,感悟到了他對自我人生旅途的總結(jié)。關(guān)于緣分、關(guān)于命運、關(guān)于容忍、朋友、成功、知足、感情、
關(guān)于人生的價值和好處,季老說:“如果人生真有好處與價值的話,其好處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職責感。”是的,職責感,對于人類前進、時代進步的歷史職責感,每個人都就應擁有。這決不是在高喊口號,這是大智大慧的耄耋老人對后輩的諄諄教誨。我們所有人都應當謹記在心。
對于人生,他還提出:“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另一個好處上對人生的詮釋。是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人敢高聲宣喊自我的人生是完美無缺的。人生路上,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坎坷與挫折、這樣那樣的不完美與遺憾。文中,季老引用了蘇東坡的《水調(diào)歌頭》里的一句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準確的說明了這一點。人人有本難念的經(jīng),所以說:“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對己,能夠不煩不躁;對人,能夠互相諒解。
季老接近九十年的人生路途,少不了挫折,少不了坎坷,少不了困境。記得他曾笑談過自我,幾度摔倒,又幾度爬起。
這種境界,是常人不可能擁有的。更是涉世未深的我們此刻無法到達境界。他說,世態(tài)炎涼,古今如此。年紀越大,涉世越深,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受就會越深,越明了。
季老或許不明白現(xiàn)代年輕人的感受,可關(guān)于世事人情,命運,容忍,成功,知足,友情的總結(jié)著實讓我有些觸動。
人生慢慢旅長路,總會有福有禍。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禍福相通,所以走運與倒霉也是相通的。“吾輩小民,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天天忙著吃、喝、拉、撒、睡;操持著柴、米、油、鹽、醬、醋、茶。有時候難免走點小運,有的是主動爭取來的,有的是時來運轉(zhuǎn),好運從天上掉下來的”。
“理解禍福的辯證關(guān)系;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季老對禍福的態(tài)度已經(jīng)到了一種超然的境界。只有心態(tài)的平衡,情緒的穩(wěn)定,才是長壽之道。季老用實際論證了這一點!他很快樂,生活很超然。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人生中,我們總會在特定的階段遇到特定的人,相遇即是緣起,他們中總會有些人只會碰我們走過一段短短的旅程,總會有些人會和我們成為兄弟,成為知己,成為我們一生的朋友。和我們一齊應對多舛的現(xiàn)實生活,攜手走過那些艱難滄桑歲月。一齊飛,一齊鬧,一齊哭,一齊笑。。。。。
所以,人生旅途中,我們永遠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和我們并肩的有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所以,我們要珍惜自我擁有的一切。
我們還有很多夢沒做,還有很多明天要走,要讓世界聽見我們的歌。準備好沒有,時光不再停留,想要飛不要任何理由。我們說過不管天高地厚。想飛到那最高最遠最灑脫,想擁抱在最美的那一刻。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資本,現(xiàn)代的年輕人都向往自由,這本身并沒錯,可如今的社會形勢正一步步逼迫著這一代的年輕人拋棄自我所想所向往。在季老看來,這就是命運吧,“人世間,波詭云譎,因果錯綜。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持續(xù)情緒的平衡。”然而,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卻都被這骨感的生活磨去棱角,剩下的少數(shù),不是牛X就是傻X。
幸福是一種心態(tài),不滿足是人生常態(tài),麻煩是人生的一部分。這一切,起決定性作用的都是一種心態(tài),改變心境也就是尋求內(nèi)心的和諧。對此,季老的態(tài)度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透過用心有為的人生,促進不利條件向有利條件,不滿意態(tài)向滿意狀態(tài)轉(zhuǎn)變。“知足者常樂”嘛!
平凡的人有不平凡的精神,那他的人生就是偉大的。季老說: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放下。是啊!不拋棄,不放下。生活中,挫折、困難不可避免。應對不順,正視它,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我投降。勇往直前,理解挑戰(zhàn),才能雨過天晴,見到彩虹。
人生在天地間,不要天天為自我的事憂心忡忡,你該完成的使命,你該盡的職責,就自自然然地去盡職履責吧,不要去老是患得患失,不要老是害怕困難,害怕失敗。做自我能做的,做自我就應做的,讓自我問心無愧、不后悔就足夠了。我們既然不能把握生死,又何必天天計較它呢?我們就應做的就是透過用心努力,把握有限人生,奮勇向前,勇于挑戰(zhàn),活出精彩人生,展現(xiàn)最完美的自我。
最后,季老談到了感情。“如果一個人不想終生獨身的話,他務(wù)必談戀愛以至結(jié)婚。這是‘人間正道’。”對于感情,季老不相信一見傾心。一見傾心只是人一時的沖動,不相信沖動的感情。兩個人務(wù)必有一個互相了解的過程。并且,季老還說:不能花費太多的時光在這上方,余出來的時光應當用到刀刃上,搞點事業(yè),為了個人,為了家庭,為了國家,為了世界。
整本書讀完,突然發(fā)現(xiàn)對于人生這個概念,讀之前模糊,讀時漸漸清晰,看完后又整個模糊一片。對于人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注解,這個注解需要我們每個人用我們一生的時光去摸索、去探尋。季老的人生,也只能作為的前人經(jīng)驗看待,每個人都有自我追求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自我想要到生活。
如今,雖然季老已經(jīng)無法續(xù)寫傳奇,但,我的崇敬之心依存。季老是我尊敬的為數(shù)不多的老人之一,季老的一生就是一本書,值得我們每個人用心品味。
后記:說實話,季老這本書,在我浮躁的看完第一遍后,什么感覺都沒有,更別提讀后感了。想完成論文,又無從下筆。只好乖乖的讀第二遍,于是很用心的品悟,才稍微有點感覺,寫下這篇拙劣的文章。其實,對于每本書都是這樣,只有用心品讀,你才能在身心觸動的同時有所反思,有所收獲。每一本書,都蘊含了作者自我的情感和思想,用心的讀一本書,就是在和作者進行一次心靈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