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讀后感
很多人都喜歡在閑暇之時讀讀散文詩,然后寫點感想。那就來看看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散文詩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散文詩讀后感篇一
水紋
你可以在額上觸摸到澎湃洶涌的濤聲。
瞬息滄桑,況且那鳥聲,已凄楚成哀求了。往昔再度奔流,誰,將重新忍受已忍受過千次的幸福?
自由的魚,饑餓在自由里。
相似的夢,我們做了又做。
已歡樂的有些做作了。已痛苦得有些虛偽了。
我----想念你水紋中蒙塵的日子。
我,想念我日子里蒙塵的水紋......
時光可以被形容成理解成是流動著的,額頭上的皺紋也像波浪,所以吧,作者說,“你可以在額上觸摸到澎湃洶涌的濤聲。”往復(fù)不停的生命,盡管會有自己的新奇,但是自然界有種宿命,而大多數(shù)的生命是無法擺脫它的。盡管我們或許不大愿意,但是接受類同的幸福也是一種真實的幸福。
嗩吶之韻
野唱的歌手,咯(ge)出晚風之血!
亙(gen)古蒼茫,自銅光散射的音孔中滴出。酡(tuo)紅:酒的意味漲滿悲哀或欣悅的臉膛。一曲殷勤擦薄的泥土。舊事風流。
有人自墜(zhui)落的翅影上捧起一把破碎的菊香。遠逝的名字將虬根藏在我們夢中。隱痛鏗鏘(keng qiang)。更替的手勢,正被最后的時間,凍裂......
皓月高懸?裎璧纳硇问莩汕o莖稻草。
嗩吶鳴奏:一個人,終于活成了人類共同呵護的旋律。
嗩吶更屬于鄉(xiāng)村,更屬于鄉(xiāng)土。鄉(xiāng)土因為閉塞,因為粗曠,也許會使人們有種不得已,有種迫切。面對不得已的壓力,迫切得想要改變擺脫這壓力。文學和音樂是多么有穿透力,田園詩里的菊香,鳴奏曲里的旋律,這些都是鄉(xiāng)土人生路上值得呵護的美好,甚至自由,創(chuàng)造。
散文詩讀后感篇二
閱讀完大詩人紀伯倫的精髓之作,使我無論是對于人生,還是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都有很大收益。尤其是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應(yīng)該怎樣用詩歌反映生活、怎樣用詩歌禮贊生命,使我在詩歌的內(nèi)容、形式、語言等方面有了創(chuàng)作新思路。在紀伯倫詩歌創(chuàng)作手法的影響下,我創(chuàng)作了我的三首詩歌《孤獨》、《守望》和《大海和浪花》,這三首詩,它們是我這個人類個體對于生命和生活的真實個人解讀,如果說這三首詩帶有紀伯倫詩歌色彩,那是因為我的創(chuàng)作靈感正好產(chǎn)生于我閱讀紀伯倫詩作的過程中,是紀伯倫詩歌創(chuàng)作手法在我表述我對生命和生活的感悟時的自然流露。我感覺我抓到了紀伯倫詩歌創(chuàng)作的精髓。
我認為紀伯倫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精髓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紀伯倫在生命的每一刻鐘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垂問著自己的靈魂,從未背叛自己的心靈所指,從未放棄過對生命的解讀,始終都在用一雙哲學與理性的眼睛觀察生活、體驗生命。
2、紀伯倫的詩歌語言酷似音樂,隨著情感的自然流露與釋放,或是低沉,或是高仰,使讀者很自然地投入到了洞察心靈、體驗生命的過程之中。
紀伯倫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形式、語言、思維等方面給了我很多啟示。
1、詩歌的內(nèi)容:主要是對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在人類文明的大的歷史時代背景下人性的特點,熱衷于揭示生命、生活和人性的本質(zhì)。
2、詩歌的形式:或是用人與人對話的方式,或是用第一人稱,或是將人的眾多欲望擬人化、角色化,或是以講故事的形式,或是以一個先知的身份將人性的哲學播撒給蕓蕓眾生。
3、詩歌的語言:注重用情境化的語言描寫自己的心靈所想,使哲學與理性蘊含于情境和生活之中,給了讀者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他的詩歌語言的押韻不是外在上的,而是內(nèi)在的,充滿了音律美。
4、詩歌的思維:注重從兩面或多面對要表現(xiàn)的事物進行解讀,給讀者一個立體的思維空間。
閱讀完紀伯倫的詩作,我感覺我這個怒放的生命看到了太陽的光輝,發(fā)現(xiàn)了與我一樣用哲學和理性的眼睛觀察生活、體驗生命的知音,我感覺到太陽的光芒更加燦爛,我的生命信念更加堅定,向上的力量更加頑強與持久!
我不想成為紀伯倫,我只想做一個像紀伯倫一樣感悟生命的人。
散文詩讀后感篇三
假如能給我一個任性而不羞愧的機會,我想我就是這時候的席慕容。我也能這樣大膽地坦露我的渴望。我羨慕自由的人,我害怕被人懷疑,我的心里有個柔美樸實的夢想,我難過的時候大罵讓我難過的家伙,我要抱怨?梢仓肋@是任性的人才會這樣,只在乎自己的感受,難免覺得羞愧了。就像作者所說回到現(xiàn)實就知道這些不可行。
當自己不再表現(xiàn)出渴望和軟弱的時候,也是在以另一種勇敢的方式過活,擔當責任,回以一笑。這不是麻木,不是冷漠。這是我與作者不同的想法。嘗試就算最愛的事不能如愿以償,也可以活的坦然,不覺的違背了自己。
這樣,最后終結(jié)沒人能說出哪個是鏡里的CD,哪個是境外的CD,那都是真實的啊。虔誠的希望你會理解以前軟弱膽小的CD,喜歡后來勇敢堅強的CD。少年時候的我是前者,慢慢希望在長大過程中的我能成為后者。不是被迫這么做,只是因為身上有了責任,不能不顧一切的做事。還有倪婕眼里所謂殘酷的現(xiàn)實。我會希望成為后者 ,就算過程會很痛。
成長需要付出代價,我體會到了,很不好受。不能一直懶下去,不能隨心所欲,不能講話不考慮后果,不能糾纏一件事不放,必須放棄有時候。那種成熟的成就感都狗屁的,留到我50歲回望的時候再說吧。但很清楚接受責任的人會成功,就算不圓滿。而那些任性到底,不顧一切的人最后傷害了自己還有親人。
我想我不會逼迫自己去做距離夢想太遠的事業(yè)。又或者就讓自己愛上后來的事業(yè)。 說不定那些所謂的羈絆和放棄會讓我更加去珍惜我曾留戀的人和事。手和心還是CD的,我想我會選擇的。讓自己不會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