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病隙碎筆有感
《病隙碎筆》,長篇哲思抒情散文隨筆集,由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所著,全作用生動而通俗的語言探討了人生未知的道理,是一部充滿了生命體驗的人生筆記。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向各位推薦的讀病隙碎筆有感,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讀病隙碎筆有感篇一
茫茫人生道路,觀一路風景,歷經(jīng)百般挫折,輕輕地走,正如輕輕的來,沿途留下只是點點滴滴;仔細品味,其意義無限,留下的是對人生的思考…。對于一個雙腿殘疾、病魔繞身的人來說,他歷經(jīng)的磨難、艱辛,要比我們多得多。當然,那么他對此人生感悟,更是無比深厚。
史鐵生,我反復(fù)地咀嚼著這“鐵生”二字,一個因雙腿癱瘓而投身寫作的人;蛟S上天給了他過多的信任,讓他經(jīng)受著磨難卻依然堅強的活著。很難讓人相信以上對于拜佛這事兒的看法竟出于他的文章。甚至于輕松地說他的職業(yè)就是生病,業(yè)余寫點東西。對于一個有著這樣經(jīng)歷的人來說,沉郁、沮喪才是人們對他的認識,可在《病隙碎筆》中,讓我感受到的卻是一顆善良、智慧、自我的心。擁有化苦難經(jīng)歷為人生哲理的本領(lǐng),用一支筆馳騁在依舊充滿生命力的大地。
所謂命運,就是說,這一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隨意調(diào)換。
人生如戲,演繹出多姿多彩的劇情。每個人都是這場戲的主角,人生的起初、經(jīng)過,乃至結(jié)果,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親朋好友,遠親近鄰,以及陌生人,就如同這場戲的觀眾,從始至終,都在關(guān)注著你的表現(xiàn)。酸、甜、苦、辣、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這場戲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在史鐵生的這出戲劇里,他所飾演的,就是他自己,展現(xiàn)的,是他經(jīng)歷人生的無比艱辛。他把身體比作一架飛機,要是兩條腿(起落架)和兩個腎(發(fā)動機)一起失靈,這故障不能算小,但他仍堅強走過。躺在在透析室里,看鮮紅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從他的身體里出來,再回到他的身體里去,那是,仿佛出現(xiàn)了飛機在天上掙扎的聲音……
《病隙碎筆》不只是史鐵生的一本散文、隨筆集,而是他生命體驗的記錄。史鐵生隨著年齡的增加,寫作的時間將不斷減少。所以他對于病痛不畏懼,努力留出時間對人生意義等去進行思考,所以也有了對“成長”、“生病”、“愛情”、“道義”等的感悟。
人的一生,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坎坷和磨難。很多事情都是在無法預(yù)料中發(fā)生。面對困難,還是選擇堅強地走下去吧。因為很多時候不是世界拒絕了人的熱情,而是我們誤解了歲月的考驗;不是幸運之神不肯垂青于你,而是當不幸降到你面前時,你拒絕了重新開始的準備;不是誘人的輝煌從不光顧你,而是你不愿以平凡的腳印放飛你的理想……堅強,最終會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
生活也就是如此,很多人遭遇坎坷后會垂頭喪氣,埋怨上天的不公正,但當清醒時,仔細的思索一下,方可明白,坎坷教會我們的往往比成功時獲取的更多。坎坷讓我們更加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坎坷讓我們更執(zhí)著的去看待生活。“其實,我們每一刻都是幸運的,因為在任何災(zāi)難前面都可能加上一個‘更’字。”史鐵生這樣說。他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強者。一個兩條腿、兩個腎臟均出現(xiàn)故障,要靠透析器來維持生命的人,在我看來,這樣一個幾乎已經(jīng)失去生活全部的人,依舊很平靜。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世界,他在用心細細尋找身邊每一處的快樂和美麗。在史鐵生這樣的巨人面前,有時覺得自己真的很渺小。時常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唳聲嘆氣,甚至停滯不前,孰不知也就是在這嘆息聲中錯過了更多。回頭想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每天可以自由愜意地做著想做的事,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生活賦予的特別經(jīng)歷,好好珍惜每一天,這才是最重要的。
常想當一個人面對自己身體上的殘疾時得需要多大的勇氣,但看了《病隙碎筆》,我明白了最難的不是要“接受”這個事實,而是在接受這個事實后,又能從心的角度重新站起來,正是史鐵生用不完整的身體撐起的這一片完滿的天空,讓我們這些迷惘,急躁的人找到了一個能真正審視如何活著的機會,生命給我們每個人的提問都不一樣,怎么樣去回答生命拋給你的問題正是我們對生命的態(tài)度。
對于生活,我們往往是在度過,往往將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終極。仿佛最美好的風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種過渡,因此我們對沿途的風景常常忽視。其實,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景都是在途中,活著是為了經(jīng)歷,經(jīng)歷就是修行,也許它是平凡的、瑣碎的、漫長的,要學會安于途中。
空曠的天空下,看得見的是白云,看不見的是清風,一群大雁由南向北遠迂,飛來飛去還是人字形,幾聲哀鳴偶爾劃過天際,跌落心頭,我仿佛聽見一種回音:人在旅途。況且,人生就如一場旅行,既是旅行,就應(yīng)活的快樂,活得精彩,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讀病隙碎筆有感篇二
常?吹接腥嗽谔崞鹗疯F生的時候,喜歡強調(diào)他是殘疾人,并因此對他頑強堅毅的人格大加贊賞。這樣的說法自然是正確的,但這樣容易使沒有讀過史鐵生的人走入一個誤區(qū),以為史鐵生人格的全部魅力,都體現(xiàn)在他的頑強堅毅中了,甚至于將他的殘疾當作他的著作的全部賣點。
在讀史鐵生之前,我也有過這樣的理解,可后來的我才發(fā)現(xiàn)僅僅以一個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的角度認識史鐵生,實在是有些遺憾了。正如近日讀的這部《病隙碎筆》,若真的只看到這部書是在“病隙”寫就的,而忽略其中一些對人生的重要思考,或許就會有遺憾。
可是話又說回來,史鐵生正是因為“病”,因為“殘疾”,才有機會拋卻一個健全人一生中要經(jīng)歷的太多紛繁復(fù)雜,靜下來審視自己的生活。他的這部《病隙碎筆》給我的最大感觸,便是“靜”。面對著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他一直靜靜的。而正是他這樣的“靜”,解答了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惑。
比如說,信仰。
在人們都開始反思中國人信仰的缺失是不是一種可怕狀態(tài)的年代,有多少人真正去關(guān)心過,人們想要有一個信仰,是為了什么?我們往往處于“當局者迷”的狀態(tài),被生活中的許多不稱意的事情弄得眼花繚亂。我們總以為自己需要信仰,正是因為需要追求一個事事順心的世界。但史鐵生的生活中便沒有那些瑣事了,他有的只是這時常被人們拿來用作“樂觀堅韌好典型”的坎坷命運。
于是他靜觀由我們組成的健全人的人生百態(tài),并告誡我們,“以無苦無憂的世界為目標,依我看,會助長人們逃避苦難的心理,因而看不見人的真實處境,也看不見信仰的真意”。他不逃避苦難,因而能夠靜靜地看著這個存在苦難的世界;也不逃避所謂的健全人,因而能夠靜靜地審視健全人的生活,以“旁觀者清”的視角在“碎筆”中指引我們。
再比如說,發(fā)展。
保護環(huán)境這件事,城市鄉(xiāng)村、大街小巷,處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宣傳標語,環(huán)保行動在全球范圍內(nèi)蔚然成風,原本是不必由史鐵生去提醒我們的。
可史鐵生提醒我們的是什么呢?作為一個身體上已不允許自己、心中也不愿意在社會上爭一份地位和財富的人,他告誡在社會中忙碌的我們,要注意我們保護環(huán)境究竟是不是出于真心。
“現(xiàn)在的生態(tài)保護思想,還像是以人為中心,只是因為經(jīng)濟要持續(xù)發(fā)展而無奈地保護生態(tài),只是出于使人活得更好些,不得已而愛護自然。”這句話對于每天都在糾結(jié)著怎么“活得更好”的人們來說,真的會有醍醐灌頂?shù)男Ч?/p>
從這一點來講,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不免顯得俗了,只顧著按照其他人說的方式活著,忘了靜下來,思考這樣的生活到底是不是對的。
如此,讀完《病隙碎筆》,我最深的感受絕不是史鐵生的堅強,而是他靜觀生活的態(tài)度。從現(xiàn)實意義上說,這本書告訴我要靜下來,用心像旁觀者一樣看自己的生活,但又很難說能像史鐵生一樣靜下來,因為我們終究是不大可能像他一樣的。但這就代表我們不能向史鐵生的人格學習、不能靜下來看我們的生活了嗎?當然不是。
我們是健全人,無論和史鐵生相比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幸運還是某種意義上的不幸。史鐵生對人生的思考,是站在他已不會引領(lǐng)正常的人生的角度進行的;而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是站在我們正過著正常的人生的角度進行的。
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去想,怎么能讓我自己過得更好?若是沒有史鐵生的精神在旁激勵我們,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便可能無法擺脫主觀因素,從而或多或少地帶有一點自私的影子。但若是我們能夠在史鐵生的人格中發(fā)現(xiàn)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們便可以更客觀地看我們的人生,獲得更深層次的心靈感悟。
但請同樣在《病隙碎筆》中窺見人生真諦的你記住,首先要靜下來。為了向這位老人的“靜”致敬,也為了看一看自己的生活。
讀病隙碎筆有感篇三
有人說寫作不過是一個人的自我絮叨,而史鐵生就在這絮絮叨叨的自我對話中完成了一部人生的筆記。
《病隙碎筆》寫于他三天一次透析,整日與病魔抗爭的時期,史鐵生以調(diào)侃的語氣說:“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他是如何寫出這樣一句話,以一顆平靜的心,看待發(fā)生在身邊的一切不如意的事。換做是別人,恐怕早就自怨自艾,埋怨生活的不公了吧。
一個竟日坐在輪椅上的人,以一種獨特的視角,為我們闡述不一樣的人生哲理,他對死和生的追問尤為精辟,把生與死當作是生活一部分,甚至說:“死是生之消息的一部分”因而,他總能看清楚生命本質(zhì)。
早些時候他為病魔所困,后來他漠視病魔,這樣的堅強超脫讓我們這些健康的人自愧不如。我們總是找到許多借口回避我們的失敗,我們總是把客觀存在的困難夸大,而事實卻是另外一回事。“人有一種壞習慣,記得住倒霉,記不住走運,這實在有失厚道。”我們總是將好的忘記,其實那些倒霉的事才是我們所要忘記的。
人生的很多哲理,并不像我們用筆寫出或者用口說出那樣簡單。深刻的體會,要與一個人所經(jīng)歷的生活相聯(lián)系,不然沒有任何意義。史鐵生以多年的經(jīng)歷總結(jié)出的很多有意義的東西,使我們少走彎路。但我知道,有些東西,只有經(jīng)歷過才能學會分辨,一個人的一生,也總是存在著一條必須一個人走的路。
我們對未來的渴望總是那樣的強烈,愿望那么多,然而當我們真正去面對時,卻發(fā)現(xiàn)身上少了很多應(yīng)對困難的法寶。“愛,即孤立的音符或段落向著那美麗與和諧的皈依,再從那美麗與和諧中互相發(fā)現(xiàn):原來一切都是相依相隨。倘若是音符間的相互隔離與排拒,美麗與和諧便要破壞。”把愛帶在身上,才支持我們抵擋阻礙我們的種種磨難,提供有利的條件。“然而人什么都可能躲過,惟死不可逃脫。”史鐵生以平靜的口吻對我們說。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時,我們才會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博大,什么叫做寬容,才能學會平和的接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