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的讀后感300字范文
《阿Q正傳》不僅是魯迅最優(yōu)秀的小說,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上最杰出的小說,你們對《阿Q正傳》感興趣嗎?那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阿Q正傳的讀后感300字,一起來看看吧。
阿Q正傳讀后感300字
《阿Q正傳》是魯迅《吶喊》中的一篇小說,文中他寫入了阿Q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表情以及心理描寫,使我身臨其境。
《阿Q正傳》一共九章,寫了阿Q的變化。第一章“序”交代了為給阿Q作傳的原因,概括了阿Q的身世和現(xiàn)在的處境;第二章和第三章重點描寫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利用別人的痛苦來表現(xiàn)自己的勝利,表現(xiàn)了他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畏強凌弱和十足的奴相;最后寫了辛亥革命波及未莊以后,阿Q自發(fā)神往革命的愿望和行動,以及假洋鬼子不準他革命已后,他對辛亥革命的極度失望,反動派竊取革命果實,阿Q被殺的悲慘結(jié)局。
透過阿Q的故事,我可以看出當時中國廣大勞動人民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精神愚昧。阿Q的愛國,一心向著革命的心使我深受感動,我要向他學習。
阿Q的生活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辛勞,痛苦。人們都不愛國,都成了假洋鬼子,里通外國,成了奸細。
《阿Q正傳》讀后感[300]
《阿Q正傳》是著名作家魯迅先生寫的,其中插圖更是好玩,插圖由豐子愷繪,《阿Q正傳》的主人公是阿Q,他的原名阿Quei。
阿Q及可悲、可憐、看不起人等特點融于他一身。他好玩:當別人打他時,別人捏著他的黃辮子往墻上撞,雖然在形式上輸了,但他心里想的卻是“兒子打老子,現(xiàn)在的世界真不象樣”,于是就得意地走了,第二天打他的人知道了他說兒子打老子,又去找他算帳說:“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家禽”,又打了一陣子,阿Q又說:“我是豸蟲,別打了,我是豸蟲!”“是豸蟲也不行!”他可憐:他被誤認為是盜賊被殺了時我覺得他很可憐。他看不起王胡,但他找出來的虱子沒有王胡多,咬起來沒有王胡的響,就不服氣,要跟他打架,打又打不過他。
這篇小說反應(yīng)當時社會的人太愚昧無知,沒有覺醒,不能起來革命。
讀了阿Q正傳的感悟
我讀起魯迅的文章來,還有些困難,理解并不十分透徹?勺x了《阿Q正傳》,我頗有感觸。
阿Q的一生是悲慘的。他永遠是被人欺負的對象,可是讓人忍俊不禁的是他總是“勝利”。阿Q是給別人做短工的,地位不高,而且總是惹到那些閑人,自然就少不了一頓打。那些人揪住他的衣領(lǐng),在墻上磕上幾個響頭,不到十秒,阿Q自己反倒這樣想:“現(xiàn)在的世道,還有兒子打老子的……”然后便樂呵呵地走了。這就是阿Q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他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這無疑是狂妄自大、自欺欺人。阿Q的得意之態(tài)、愚蠢愚昧在“精神勝利法”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然而阿Q更可笑,也更可悲的是他竟然和王胡比丑,比不過了還生氣,這充分說明了阿Q的生活無聊到了極點。從被人欺負后的反抗到怒目而視到自輕自賤,阿Q已經(jīng)麻木了,這無不使人感到可悲與可憐。
在那個病態(tài)的中國,魯迅正是為了通過描寫阿Q,喚醒民眾們,使那些像阿Q那樣受壓迫的勞動人民改變命運,也正是為了拯救那時病態(tài)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