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智慧讀后感700字
智慧是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智慧的敵人就是人類自以為是的無知。所謂“智慧”,不是教大家做一個聰明人,而是希望大家做有愛心的人,做有誠信的人,做重視友情的人,做有勇氣的人,做肯受教的人,做進(jìn)精誠專一的人,做有仁心的人,做尊重賢能的人,做忠心的人,做孝順的人,做敬師的人,做懂得分享的人,做寬厚的人,做高潔的人,這些才是真正的智慧。
《中國人的智慧》是一本補(bǔ)課的書,補(bǔ)常識的課,補(bǔ)文化的課,補(bǔ)歷史的課,補(bǔ)道德的課,也補(bǔ)智慧的課。《中國人的智慧》精選五十八個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則故事是《用人來做鏡子》,令我頗有感觸。
以前臣子怕君王,是很普遍的事;但也有例外,是君子害怕臣子,不是因?yàn)槌甲优獧?quán),而是因?yàn)樗毖赃M(jìn)諫,使君子不得不聽從。唐太宗和魏征便是一個少有的例子。有一次,唐太宗正在玩弄他的寵物,一只鷂子。忽然聽說魏征求見。唐太宗害怕魏征又會因?yàn)樗纡_子而說話多多,匆忙把鷂子藏在懷里。魏征其實(shí)已經(jīng)看到太宗的舉動,但他提也不提鷂子的事,只是向太宗報(bào)告大小政事,似乎故意拖長了時間,太宗雖然心中焦急,卻也只能耐心的聽下去。到魏征告辭,太宗把懷里的鷂子拿出來看時,鷂子卻已經(jīng)窒息而亡。太宗雖然時常因?yàn)槲赫鞯膭褡幎鬄樯鷼,在魏征死時,也不禁嘆息道:“用銅來做鏡子,可以正衣冠;用歷史來做鏡子,可以知道歷代王朝興盛衰亡的原因;用人來做鏡子,可以明白自己行為的對錯。我常常借這三面鏡子來防止自己做錯事。如今魏征逝世,我失去了一面鏡子了。”是啊,一個人如果肯受教、愿意接受別人的批評,他日一定大有成就的。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讓我懂得了:接受一個人對你的批評和意見,你就向成功更邁進(jìn)了一步!队萌藖碜鲧R子》使我頗受教誨。
有時,用人來做鏡子,可以看出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做事的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