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觀后感1000字
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是何等的凜然,何等的決絕,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氣魄! “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這是退役軍人都梁的小說《亮劍》中的主人公亮出的中國軍人的劍鋒!
讀后感慨萬千,小說中的主人公—李云龍,一位抗戰(zhàn)時期八路軍的團長,給我們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錚錚傲骨,卻又不失機敏的中國軍人的形象。李云龍使每一個讀過這部小說的人心中熱血沸騰,同時也可以說顛覆了以往大陸軍旅片中的軍人形象。準確地說是是軍人的形象更貼近我們,也還原了歷史的真相。
從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首先,文中的李云龍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他身上有那么一股猴氣,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匪氣,但這并沒有絲毫的影響他在我們心中的形象。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有匪氣,但卻是一個對敵我原則又清醒認識的人,一個內(nèi)心中充滿了對人民的熱愛,充滿對敵人仇恨的八路軍團長。他對人民是有愛的,可以說是一種內(nèi)心深處的愛,一種深沉的愛,有時候便顯得又是那么的單純。這是一種在人民軍隊普遍存在的愛。也許他們不知道馬列主義真正的內(nèi)涵是什么,但是他們卻抓住了其中最本質(zhì)的東西——那就是為人民而戰(zhàn),為解放受苦的大眾而戰(zhàn),為了民族的獨立自由而戰(zhàn)!
這也就有了對敵人斗爭的原則,那就是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是“不擇手段“的勝利,這也就在故事屢屢出現(xiàn)了,李云龍的軍隊為了解決給養(yǎng)武器問題做了些見不得人的事情。甚至連友軍的武器都搶,可以說匪氣很重,當然這個“匪”看上去也不那么令人討厭。
其次,也是其中讓人們稱贊最多的地方就是文中也塑造了一個為民族抗戰(zhàn)的晉綏軍上校團長的形象。這給了我們什么暗示呢,那就是國軍抗戰(zhàn)功績的肯定,以及對國軍將士的肯定。作為在內(nèi)戰(zhàn)中打得不可開交的死敵,這種評價是一種莫大的進步!不僅還原了歷史的真相,更是贏得民心,尤其是那些在抗戰(zhàn)中英勇殺敵的國軍老將士的心,這對現(xiàn)實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對緩解兩岸關(guān)系,對海內(nèi)外華人有了一個明確的指示,那就是只要愛國,那就會得到所有中國人的肯定,那就是歷史功臣,就會讓人民永遠記住你!
再次,他也還原了當時我黨我軍內(nèi)部的一些矛盾,比如說如何對待民主人士,文中李云龍的岳父田墨軒就對黨的一些政策提出了批評,遭到了來自李云龍和趙剛的不同對待,甚至是在對待我們當時的盟友蘇聯(lián)的態(tài)度上也有所不同,丁偉將軍就在結(jié)業(yè)論文中把蘇聯(lián)當成了假想敵。可以說這些都是當時存在的,真實的東西,所以給我們看了才會有一種親切感,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動。
歸根結(jié)底《亮劍》是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我認為他更是一種人性的升華。凡事爭取就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不爭取結(jié)局就只能為零。無論能做與否,先做了再說。然而這也正 應(yīng)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當一往直前,成功便會幸運的降臨。從此“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將永駐心上。讓我們多一些勇氣,少一些退縮,成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