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手老師觀后的感想:用心靈感悟生活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的感想:用心靈感悟生活
表現(xiàn)什么樣的美學主張首先體現(xiàn)在題材上,表現(xiàn)什么生活,彰顯什么人物,是文化立場的印證,我們選什么,怎樣選擇,是我們的文化背景和中國國情確定的?茖W發(fā)展觀和構筑和諧社會的戰(zhàn)略布局,都在一點上重復,那就是以人為本,關注百姓命運,關注百姓生活,已被提到了執(zhí)政第一要務的高度;谶@一點,在影視題材層面上,我們應該做到在各種題材中,盡可能以現(xiàn)實題材為主;在現(xiàn)實題材中,以平民題材為主。我們可以用快樂的作品,給觀眾帶來歡愉;用人文關懷給觀眾帶來心靈慰藉;但更該反映平民大眾的愿望和理想,關注他們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狀態(tài)。為民創(chuàng)作,為民立言,才是上佳境界。
中國電影自有聲音以來,劇本就成為首要因素,劇本是電影生產(chǎn)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影視精品首先出自劇作精品。好劇本造就明星,也造就市場。只有劇本創(chuàng)造出好的文學人物形象,才有了好的銀幕人物形象。判斷一個電影的標準,或者我們追求的創(chuàng)作主旨,能否在影視作品中創(chuàng)造感人的形象。電影文學的根本就在于塑造人物形象。英國女作家羅琳創(chuàng)作的《哈利·波特》不僅自己獲得了巨大財富,還為影視界提供了具有產(chǎn)業(yè)價值的文學形象—哈利·波特,打造了全球影視產(chǎn)業(yè)的奇跡。
電影形象來自哪里?首先源于文學形態(tài)。文學形態(tài)源于哪里?源于現(xiàn)實生活,源于影視劇作家或電影編導對社會生活的積累和發(fā)現(xiàn)。銀幕是潔白的,電影是有目共睹的。在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中,編導付出了多少勞動,做出了多少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大家看得清楚。西部影視編導和劇作家,堅持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深入實際,感觸生活,以真誠的勞動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思考;鑒于此,電影《無手老師》應給人的感覺是真誠質樸的,同時又是沉重壓抑的。它可能沒有敲鑼打鼓的歡送場面,沒有虛假的口號和豪情,有的只是真真切切的百姓生活,這部電影劇作起初是對馬復興這個人物的紀實,以回憶闡述的藝術手法加工創(chuàng)作出來的電影作品。經(jīng)過編導認真研讀和分析,覺得還是給人以較為震撼和回腸蕩氣的感覺。劇中情節(jié)雖沒有所為兇險和跌宕的趣味,但卻展現(xiàn)了人生平凡而超越的一種向上的精神氣質。這和戲劇沖突激烈,強調(diào)兩個“s”懸念和驚奇敘事結構有著不同的意義區(qū)別及價值取向。
人物刻畫
馬復興是一位愛崗敬業(yè),一心一意抓教學的園丁,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在下麻爾村民的心目中樹起了一座豐碑,他是中國教師中的優(yōu)秀代表,也是民族團結的橋梁紐帶,他獨特的人生體驗和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不但影響和激勵著他的學生,也激勵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每一位建設者。若要拍攝好這樣一個人物,我們編導者不深入這個行業(yè)之中,不懂得這個行業(yè)規(guī)律性的東西那是天方夜譚。我們曾觀摩了許多不同小學教師的課堂,但最能感動我們編導的還是馬復興老師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用樸素的語言告訴人們一個不凡的人生經(jīng)歷……在我們尋找最適合的外景地、本片主場景的選擇就成了一大難題。前期籌備之初,我就帶領劇組主創(chuàng)人員踏遍了青海境內(nèi)的淺山和腦山地區(qū),最后在湟中縣西堡鄉(xiāng)的鮑家溝村找到了本片較為合適的小學場景。同時,采訪過馬復興的家人、同事、學生,拜讀了馬復興老師精心設計的教案,只有這樣才能夠和馬復興老師對話,你才能夠在對話中找到你所需要的東西。經(jīng)過一年多的深入體驗,劇作家和導演對劇中所有人物的刻畫找到了一種生命的元素,較為準確的設計了劇中人物的性格,沒有受到紀實新聞材料的羈絆和束縛,在原有的事跡基礎上能捭闔隨意地發(fā)揮和取悅人心的想像,使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讓人有如鯁在喉的同情和令人慚愧的震顫。若說所謂的身殘志堅,馬復興的志向卻不是那么有遠大的抱負,他的思想抱負只是讓貧困的山區(qū)孩子不能輟學,希望通過自己的知識傳授讓家鄉(xiāng)不再如此貧瘠下去而已,另也只是想讓村民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沒有文化就沒有出路,全片沒有華而不實的走秀。馬復興這個人物是平凡的,所做的事情也是平凡的,但是在這么多平凡的事件中所折射的意義卻不是平凡普通的,那就是弱小的一方向根深強大的世俗和偏見的另一方的較量,是一種對意志的歌頌,對真情的禮贊。馬復興的敦厚、老支書的質樸、趙玉花的賢惠、周局長的務實、麻二蛋的懶散、陶娟子的善良,等等人物無不在觀眾面前得以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想像導演及劇作家可能對該劇人物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剖析,換句話說,你要拍攝這種行業(yè)性較強的影視作品,你就必須是半個專家,我想這就是規(guī)律、創(chuàng)作就是需要這樣的過程,這樣的體驗,這樣的經(jīng)歷;就如同施耐庵在創(chuàng)作《水滸傳》時,把每個人物都進行了前期定性,心里有了堅實的概念。
語言結構
《無手老師》這部電影應采用什么樣的結構方式是這部電影成敗的重要成分之一,幾經(jīng)思考覺得采用套層結構的方式非常適合這部影片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因為這是一個有近三十年跨度的影視作品,由一個演員來扮演我覺得太假,所以在這部影片中,我將起用三個不同年齡的馬復興扮演者,這樣就可以讓故事在過去和現(xiàn)實中來回穿梭,非常自如地接近觀眾和人物之間的距離。因此,我覺得劇作家不管是對場景、人物和心態(tài)的描寫,就其語言的敘事和駕馭能力都是比較準確的,本片情節(jié)急緩有序,張弛有度,雖單一而零化,雖紛雜而博兼,但該劇故事的統(tǒng)一組合性還是較為合理,畫外再運以感人的自敘和鏡頭畫面的結合,確實令人有血在騰、淚在流、氣在發(fā)的感慨。凡是較為成功的電影劇作無不都是各具匠心,妙用刀筆,形形色色,各有千秋。然而,毫無瑕疵的樣板式的電影劇作模式是沒有的,一成不變的導演創(chuàng)作與拍攝方法也是不存在的。
情節(jié)的設置
從電影《無手老師》劇作的分析中我們也看到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情節(jié)閃回,而閃回的篇幅都很重要,應該說采用套層結構對表現(xiàn)這部電影而言是合適的。最大的益處就是可以把時空打亂,然后根據(jù)不同的節(jié)奏需要有選擇地編織該片情緒高潮。并可以把過去和現(xiàn)在,夢想和現(xiàn)實,平凡和高尚歸于詩意的浪漫。而有條不紊的情節(jié)把劇中的所有人物都圍繞在馬復興這個主體上“打轉”,絲毫沒有分離松落的跡象。從馬復興的幼年到他入學、從青年時代彷徨失落到有所精神依靠、從家庭的組建到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再從思想上的覺悟到實現(xiàn)人生光輝的幾大轉折上,可謂不緩不急地一路走來。主體清晰有節(jié)奏,特別是片尾的幾場戲,帶著傷痛追趕陶娟子,用斷臂夾奧運火炬?zhèn)鬟f的場景,更給人以極大的心靈震撼和視覺沖擊感。這類行業(yè)電影題材是否就應如此安排,如此設定呢?但書寫百姓、書寫大眾、書寫草根,應該是成功的敘事結構和好看的情節(jié)設置。
劇本格式
從《無手老師》劇作看未來影片故事應該說講得很平實,也許這可能是未來影片成功的一個因素。當我靜靜地看完這部節(jié)奏緩慢的劇作時,我的心底卻在蔓延著一種無名的力量。是什么能讓我的心靈在平靜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馬復興以及下麻爾村的孩子們處處透露的那種樸素的人文情懷吧!該影片鏡頭語言樸實,幾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較為規(guī)范,且風格別異,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靈感;我想只要把電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適當,你就能在未來影片中講出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
小結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有意義價值的人文影片,畢竟馬復興是個活生生的時代典型人物。這部劇作以及未來影片的出現(xiàn),不光是教育人們?nèi)绾巫詮姴幌、不屈不撓向困難挑戰(zhàn),也不是純粹反映了一個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會發(fā)展對文化知識的重要依賴,也反映了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加強民族團結的正確性和必須性,更進一步表現(xiàn)了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所以,我認為該影片應該是非常有時代主旋律的代表性作品。
通過對電影《無手老師》的拍攝,并向外界宣傳青海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更有理由堅信,這部影片的推出,不是要想去獲什么獎項,而是對我省影視人才的實踐培養(yǎng)和對青海文化建設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未來影片中,重要的是西部電影元素的組合方式,只有劇作家和導演藝術家及攝影構想達到一致,攝影、照明、美術設計以及錄音、作曲等所有主創(chuàng)作思想達到一致,才能找到適合這部影片最佳的組合方式。 《無手老師》這部電影講的是我們這個年代人眼中的故事,它可以不飛揚,但必須樸實;它可以不浪漫,但必須扎實,它可以被認為離今天太遙遠,但必須真實美好。
樸實、扎實、真實、感動是我們構筑《無手老師》這部故事片,最原始的動力;影片從孩子—少年馬復興的視角展開故事,在孩子眼中,生活永遠光亮、干凈、澄明……
跋
我們選擇中國電影或是以西部情節(jié)為故事原型的電影創(chuàng)作,是因為它反映了普通的人性,這一點對電影以及對整個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西部邊遠地區(qū)的劇作家和導演們靠著他們常年對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摯愛和執(zhí)著追求,對民族電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沒有專項創(chuàng)作經(jīng)費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堅持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不向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妥協(xié),給中國影壇帶來一種義無反顧的拼搏精神,尤其在西部地區(qū),令人感動。但置身于尚不成熟的西部電影市場中,他們面臨著經(jīng)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拍電影找投資就很困難,尤其在青海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影視投資制片人或者愿意為《無手老師》這樣一部公益性殘疾人電影投資的贊助商;即便是“五個一工程”這樣的重點項目(影片)在青海一次性找到投資或贊助也是很難完成的,在很大程度要靠劇組自籌資金,而在得到第一筆投資或贊助之前,他們已經(jīng)歷了許多的曲折和苦難。在如今非常功利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多少人樂意為一部殘疾人公益性電影或者說還沒有找到投資的“主旋律”影片而清貧地“泡”上那么漫長的時光呢?
我贊賞梵·高所說的話:“沒有經(jīng)歷苦難的人是沒有東西可畫的”。
馬復興老師以殘缺之軀在西部山區(qū)艱辛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淡定而堅韌地堅持著他的選擇,我們?yōu)槭裁床荒軋猿?hellip;…西部電影人的藝術個性是靠“好事多磨”的鍛煉和痛苦的滋潤,靠無怨無悔的奮爭,哪怕堅持到精疲力竭,堅持到冷嘲熱諷,堅持到四面楚歌,堅持到柳暗花明……不拋棄、不放棄為實現(xiàn)夢想的每一步,我們決心“一根筋”地挺到底。如果說,生活之樹常青的話,那么反映與時俱進的人文故事片當然是不枯不朽的。
我堅信未來影片《無手老師》沒有功利性地去增加什么“亮色”,也沒有迎合時尚的“花邊”;一切應該是如此樸實和率真,靠有血有肉的具象叩問著人們的靈魂,把思想傾向隱藏在平緩的流動態(tài)勢的影像敘事的藝術之中。
馬爾克斯說,人的一生就似乎你如何回憶,你的回憶就是你的人生。希望這部西部本土電影《無手老師》不僅是我們編導者的個人回憶,也是一代西部人共同的記憶。草根階層的拼搏精神和濃厚的西部本土電影的人情味,沒有過度的光影訴求,形式簡樸之中卻蘊含著無限意蘊……電影是一種情懷,只有懷著一心一意的虔誠,拿出百分之百誠意踏踏實實對影像進行創(chuàng)新開掘,我認為,才能真正從新推動西部電影的發(fā)展繁榮與純粹性追尋。堅持自己的電影語言,在影片中,不僅看到導演的人文主義的關懷,更能看到一個還算年輕的西部電影人熠熠跳動的心臟,穿越電影的時空,雕塑現(xiàn)實的理想。相信,有一天用真摯的彩虹會為中國西部電影的天空注入一抹璀璨的亮色!
電影是一門神圣的需要崇拜的藝術,是其他藝術門類難以替代的;中國西部人文故事片的探索正未有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