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之城》觀后感_生活是這樣子,不如詩
導(dǎo)語:《愛樂之城》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不得意的爵士音樂人塞巴斯丁與不得志的編劇演員米婭,因為機緣巧合相識相戀?纯醋髡哂^看《愛樂之城》之后的感想。
《愛樂之城》:生活是這樣子,不如詩
我高三時讀《情人》,是受了王小波的影響,他對于這本書及其翻譯推許備至。尤其是開頭:
“我已經(jīng)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
前幾天看了《愛樂之城》。結(jié)尾處也是相似的場景,不同的是,影片展開了一段想象而非回憶。一段浪漫的歌舞之后,回首現(xiàn)實,男女主角相視一笑。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散場時,有好些觀眾兀自議論不休:“所以這倆人到底成沒成啊?”而旁邊的小小已經(jīng)哭成了一只灌湯包:“情人節(jié)干嘛放這么傷感的電影!”出門瞧見,影城給這部電影的分類就是“愛情/喜劇”,可見大家的審美能力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愛樂之城》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不得意的爵士音樂人塞巴斯丁與不得志的編劇演員米婭,因為機緣巧合相識相戀。迫于生計,塞巴斯丁簽約了不喜歡的樂隊,米婭打工之余嘗試自導(dǎo)自演。塞巴斯丁的事業(yè)小有起色,米婭的演出卻一塌糊涂。隨著塞巴斯丁遠赴巴黎,兩人面臨分別,最終勞燕分飛。五年后,名伶米婭早已嫁為人婦,某日無意中走進了塞巴斯丁開的酒吧。曲終人散,塞巴斯丁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兩人相視一笑。
(致追夢的傻瓜)
作為一部歌舞劇,《愛樂之城》中自然少不了男女主角的共舞。我對于電影涉獵甚少,瞧著像是迪士尼的作品。整部電影熱熱鬧鬧,不乏感情戲,國內(nèi)又趕在情人節(jié)上映,自然有人要給歸到“喜劇”一類。我倒覺得沒必要多爭論,《愛樂之城》給觀眾講了一個故事,講得還不錯,僅此而已。
這并不是一部典型的悲劇,男女主角雖然沒能修成正果,但也不存在什么劇烈的沖突。吵架拌嘴然后分手而已。沒有歇斯底里,也沒有大放悲聲。兩人分開之后,塞巴斯丁甚至不忘鼓勵米婭追求夢想。多少有點“買賣不成仁義在”的感覺,讓人悲傷不起來。
《愛樂之城》也不是一部大團圓式的喜劇。兩人分手之后,各自打拼了五年。按照老套的劇本,應(yīng)該是偶遇后舊情復(fù)燃。但事實上米婭已經(jīng)結(jié)婚生子,兩人只是展開了一段“如果我們在一起”的想象,恍惚過后,才發(fā)現(xiàn)“我已成名君早嫁”,只覺人生如夢。
我以為,《愛樂之城》妙就妙在故事平淡,立意低俗。這部電影里的故事,可能發(fā)生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貧賤夫妻百事哀,大難臨頭各自飛。塞巴斯丁早為我們闡述了爵士樂的真諦——“沖突與妥協(xié)”。有時候生活也是如此。
塞巴斯丁是一位爵士音樂人,為此頗有些瞧不起流行樂,而他的名氣與能力,尚不足以撐起一個爵士夢。面對夢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他選擇了妥協(xié),加入自己所鄙夷的樂隊,成為一名鍵盤手,進而向著夢想一步步努力。米婭則是一位編劇兼演員,沒什么能耐,素質(zhì)也不高(看她開車和觀影的表現(xiàn)可知)。塞巴斯丁鼓勵她編劇,她便眼高于頂?shù)貙懥艘徊坑勺约褐餮莸莫毥菓。結(jié)果大敗虧輸自不必言。
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面對困難,有人妥協(xié)退讓、曲線救國;有人不切實際地堅持所謂的夢想,把未來拋給命運。
他們的愛情也是很常見的。同是天涯淪落人,抱團取暖,愛情自然來得簡單愉快。等到事業(yè)有了起色,前途有了分歧,一拍兩散也就在所難免了。原本用不著什么命運的捉弄。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的后記中寫道:
“所以這部書中的愛情故事是不大美麗的,雖然,現(xiàn)實性可能更加強些。張無忌不是好領(lǐng)袖,但可以做我們的好朋友。”
塞巴斯丁和米婭也是如此。他們不是挑戰(zhàn)命運、實現(xiàn)夢想的英雄,也沒有蕩氣回腸的愛情。但可以做我們的好朋友。生活便如一首即興爵士樂,充滿了沖突和妥協(xié)——或許這才是《愛樂之城》想講的故事罷。
封面來源:微博電影
作者: 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