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陶醉作文加點評
歷史讓我陶醉捧一壺香茗,靜坐在窗邊,聆聽細雨的聲音,品味歷史的深韻。
悠然 南山下
走進歷史,我不再孤獨
捧著一手清幽的菊花,獨自坐在南山下,傾聽陶淵明的瑯瑯書聲。這個貧瘠而又富裕的地方,給陶淵明多大的精神安慰?扛著一把鋤頭,在月光的照耀下回到簡陋的小屋,卻仍是那么的安然自若,以至于發(fā)出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嘆!
惜別 桃花潭
走進歷史,我不再空虛。
摘了一朵桃花,依靠著堤旁的柳樹,傾聽春天的聲音,聆聽李白的歌聲。一片花瓣飄落在水面,激起層層漣漪,汪倫望著漸漸遠去的船兒,不禁悲從心來。頃刻間,這種力量又化作送別的歌聲。無情的淚水亦被感動了,于是歌聲傳到了李白的耳中,李白的心弦一經(jīng)觸發(fā)便奏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名句。
壯志 岳陽樓
走進歷史,我不再彷徨。
昔日的岳陽樓,見證了多少偉人的壯志豪情。如今,它又被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震撼。同樣是被貶的文人,望著寧靜的洞庭湖,范仲淹卻能領(lǐng)悟到做人的真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敢問,這樣的豁達情懷,自古以來,何人有之?
感受歷史的滄桑巨變,我收獲了很多很多。歷史宛如流星劃過天寂,流下瞬間的美麗,而這種短暫的美麗,卻能在我心中化作一股永恒的力量。
【點評】此文作者從歷史著手,以文學上的三位名人為題材,讓人感受到了歷史的魅力和文化的傳承。不覺驚嘆于作者獨特的寫作思路,更著迷于文中如詩的語言。全文流暢,有行云流水之感,不覺讓人眼前一亮。
書中的天地讓我陶醉
人是紅蓮,書是幾片平滑的葉,擋霉雨,遮濁塵。使藕花的香里有一份獨立于世的純與凈。 ——題記
詩意飄揚
風過處,花從樹上自然地落下。
我迎上去,碎碎的花瓣落在發(fā)梢間,我信手拈起一片花瓣,口中喃喃吟起龔自珍的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沒有厭棄,只有不舍,只有對樹木的深深祝福。
斟一杯清酒,輕輕抿一口,眼前便又浮現(xiàn)出了他的身影。面對滿桌的美食,他卻無所事從,放下筷子,拔出劍,環(huán)顧四處,內(nèi)心茫然然。仕途的失意折磨看他,碾壓著他,仿佛要榨去他所有的精力?墒,他,卻在這時決然吟出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千古名句。是啊,人生是一條曲線,而曲線便是一種美。青年作家陳建說過:“只要星星還在閃耀,我們便不必害怕前面的挫折。”既然曲線是人生的必經(jīng)之路,何不昂首微笑,大踏步去邁進?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從凜冽的天宇中傳來了一首混著濃濃的湖南口音的美詩。我看見他,站在窗前,看著壯麗無比的北國風光,內(nèi)心卻熾熱得閃著光芒。祖國的大好河山,怎么會激不起我們每個人心中那顆熾熱的心呢?
文筆留香
天黑了,家家戶戶拉下窗簾,早早睡去。惟有他,在昏暗的燈光下,抽著一枝煙,在那兒思考。他忽而大笑,如孩童般天真,忽又眉頭緊鎖,捶胸頓足,時而拿起他的筆,寫下一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絕的文字”。他,便是魯迅,永遠的民族魂。沉醉于他的文字中,立誓向他一樣做中國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