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議論文素材:關于“方法”的典型論據(jù)
福特謹慎捐款
——金錢的價值在于使用的方法
汽車大王福特不是一個吝嗇的人,但他卻很少捐款。他頑固地認為,金錢的價值并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使用方法。他最擔心的就是捐款經(jīng)常會落到不善于運用它們的人手里。有一次,喬治亞州的馬沙·貝蒂校長為了擴建學校來請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絕了她。
貝蒂就說:那么就請捐給我一袋花生種子吧。于是福特買了一袋花生種子送給了她。福特后來就忘了這件事情。沒想到一年以后,貝蒂女士又上門了,交給了他 600 美元。原來學生們播種了當初的那一袋子花生種子,這就是一年的收獲。福特什么都沒說,立即拿出了 600 萬美元交給了貝蒂。
福特的擔心絕不是多余的,太輕易得來的金錢往往很難讓受施者感受到金錢后面潛隱著的苦與智;我更贊賞貝蒂對點滴施與的至高的尊重,她帶領孩子們?nèi)霾ハ碌钠鋵嵤亲阋宰C明他們有能力領受他人恩惠的資格。
英國政府的困惑
——妙法挽救生命
18世紀末期,英國政府決定把犯了罪的英國人統(tǒng)統(tǒng)發(fā)配到澳洲去。
一些私人船主承包從英國往澳洲大規(guī)模地運送犯人的工作。英國政府實行的辦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數(shù)支付船主費用。當時那些運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一些很破舊的貨船改裝的,船上設備簡陋,沒有什么醫(yī)療藥品,更沒有醫(yī)生,船主為了牟取暴利,盡可能地多裝人,使船上條件十分惡劣。一旦船只離開了岸,船主按人數(shù)拿到了政府的錢,對于這些人是否能遠涉重洋活著到達澳洲就不管不問了。有些船主為了降低費用,甚至故意斷水斷食。 3 年以后,英國政府發(fā)現(xiàn):運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達 12% ,其中最嚴重的一艘船上 424 個犯人死了 158 個,死亡率高達 37% 。英國政府費了大筆資金,卻沒能達到大批移民的目的。
英國政府想了很多辦法。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員監(jiān)督,再派一名醫(yī)生負責犯人的醫(yī)療衛(wèi)生,同時對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標準做了硬性的規(guī)定。但是,死亡率不僅沒有降下來,有的船上的監(jiān)督官員和醫(yī)生竟然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原來一些船主為了貪圖暴利,賄賂官員,如果官員不同流合污就被扔到大海里喂魚了。政府支出了監(jiān)督費用,卻照常死人。
政府又采取新辦法,把船主都召集起來進行教育培訓,教育他們要珍惜生命,要理解去澳洲去開發(fā)是為了英國的長遠大計,不要把金錢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但是情況依然沒有好轉,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一位英國議員認為是那些私人船主鉆了制度的空子,而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給予船主報酬是以上船人數(shù)來計算的。他提出從改變制度開始: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數(shù)為準計算報酬,不論你在英國上船裝多少人,到了澳洲上岸的時候再清點人數(shù)支付報酬。
問題迎刃而解。船主主動請醫(yī)生跟船,在船上準備藥品,改善生活,盡可能地讓每一個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達澳洲。一個人就意味著一份收入。
自從實行上岸計數(shù)的辦法以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 1% 以下。有些運載幾百人的船只經(jīng)過幾個月的航行竟然沒有一個人死亡。
胡佛入圈套
——溝通也需要方法
美國第三十一屆總統(tǒng)赫伯特·胡佛,很少在公共場合發(fā)表自己的政見,也很討厭記者無休止的糾纏。 在胡佛就任總統(tǒng)之前,他坐火車外出考察時和隨行的記者同坐在一節(jié)車廂里。有位記者想探尋胡佛的政見,他想了很多辦法,但這位未來的總統(tǒng)卻一言不發(fā)。失望、沮喪的情緒籠罩著這位專門探聽政界要人言論的記者。
這時,奔馳的火車窗外出現(xiàn)了一片新開墾的土地。這位記者靈機一動,故意自言自語地說:“想不到這里還是用鋤頭開墾土地呢!”
“胡說!”坐在一旁沉默得可怕的胡佛終于開腔了,“這里早就用現(xiàn)代化的辦法來代替那亂墾濫伐了!”跟著便大談起墾殖問題來。
就這樣,這位記者終于如愿以償,滿載而歸了。不久,《胡佛談美國農(nóng)業(yè)墾殖問題》的消息就見報了。
冰制輸油管
——妙法解難題
日本南極探險隊第一次準備在南極過冬,便設法用運輸船把汽油運到越冬基地。由于準備不充分,在實地操作中發(fā)現(xiàn)輸油管的長度根本不夠。也一下子找不出另外備用和可以替代使用的管子。再從日本運來,那時間需要近兩個月。怎么辦?這下子把所有隊員給難住了。
這時候,隊長突然提出一個很奇特的設想,他說:“我們用冰來做管子吧。冰在南極是最豐富的東西,但怎樣使冰變成管狀呢?很多人還是糊里糊涂的。隊長又說,我們不是有醫(yī)療用的繃帶嗎?就把它纏在已有鐵管上,上面淋上水讓它結成冰,然后拔出鐵管,這不就成了冰管子了嗎,然后把它們一節(jié)一節(jié)連起來,要多長就有多長!
隊長的聰明之處在于,以已知的東西為參照,將許多毫無關系的要素組合起來,再制造出新的物件。
愛迪生測燈泡
——最簡單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
阿普頓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shù)學系畢業(yè)的高才生,對帶他一起工作但沒有大學文憑的愛迪生有點瞧不起。有一次,愛迪生讓他測算一只梨形燈泡的容積。于是,他拿起燈泡,測出了它的直徑高度,然后加以計算。但是燈泡不具有規(guī)則形狀,它像球形,又不完全是球形;像圓柱體,又不完全是圓柱體,計算很復雜,即使是近似處理,也很繁瑣。阿普頓畫了草圖,在好幾張白紙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數(shù)據(jù)和算式,也沒算出來。正忙于實驗的愛迪生等了很長時間,也不見阿普頓報告結果,他走過來一看,便忍不住笑了起來,“你還是換種方法算吧!”只見愛迪生略一沉思,快步取來一大杯水,輕輕地往阿普頓剛才反復測算的燈泡里倒?jié)M了水,然后把水倒進量筒,幾秒鐘就量出了水的體積,當然也就等于算出了玻璃燈泡的容積。這時,羞紅了臉的阿普頓傻呆呆地站在一旁,恨不得找條地縫鉆下去。
AF是哪里
——正確的方法破譯密碼
1942年,太平洋戰(zhàn)爭正酣之際,美國海軍從截獲的日軍密碼電報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AF”兩個字母,很明顯,“AF”就是日本下一次的攻擊目標。但是“AF”究竟指的是哪里,美國太平洋艦隊情報處卻與華盛頓海軍情報部有著不同的認識,前者認為是中途島,后者認為是夏威夷或美國西海岸。忽然,美軍太平洋情報處處長想出一個絕妙辦法,故意用明碼發(fā)出電文稱中途島的水塔壞了。此計馬上見效,不出24小時,美軍即截獲一份日軍密電,“AF缺乏淡水”。由此,美軍證實了“AF”就是中途島。由于美軍掌握了日軍的戰(zhàn)略意圖,結果,中途島大海戰(zhàn)中,美國海軍只損失了一艘航空母艦、一艘巡洋艦和147架飛機,而日本山本五十六聯(lián)合艦隊的4艘航空母艦、一艘巡洋艦、280架飛機、2000多名水兵和大量有經(jīng)驗的飛行員葬身魚腹,日本海軍從此一蹶不振。
炒毛栗子
——治理國家有法可循
遼圣宗是遼國的一代明君。登位后,曾巡視天下。在一個地方,他發(fā)現(xiàn)一個叫蕭樸的臣子把自己的領地治理得非常好,就叫過來詢問其施政經(jīng)驗。可蕭樸卻非常謙恭地說:“我哪里有什么經(jīng)驗。〕枷碌竭@里之后,只不過學會了炒毛栗子。臣下剛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里盛產(chǎn)毛栗子,就在同一個鍋里炒,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小的炒熟了,大的還生著,而當大的炒熟了的時候,小的又炒煳了。后來臣下就把大的小的分開炒,只要火候掌握得好,大小毛栗子都能炒得一樣香甜可口。所以,臣下辦任何事情,就像炒毛栗子一樣,既注意層次,又注意火候。除此之外,臣下再無其他的能耐了。”遼圣宗聽了,哈哈大笑說:“你這炒的哪里是什么毛栗子,分明是在教寡人如何治國啊!”后來,遼圣宗就把蕭樸調(diào)到自己身邊,發(fā)現(xiàn)他處理事情,無論大小都能做得恰到好處,不久就把他升到了宰相的位置。
蕭樸的比喻,猶如一盞閃耀著光輝的智慧之燈,表面上是說自己只學會了炒毛栗子,可“炒毛栗子”的哲學中,卻深藏著治國的真諦。國中有這樣的智者,哪會不讓充滿雄心壯志的遼圣宗看到希望呢?
老舍的“藥方”
——讀書有方法
我國作家老舍先生說:“我年輕的時候有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書讀了不少,可腦子里卻還是空蕩蕩……原來因為我在讀書時馬馬虎虎,光翻動了書頁,而沒有吸取應得的營養(yǎng),好似把食品用涼開水沖下去,沒有仔細咀嚼!
原因找到后,老舍為自己開了一張“藥方”:
1. 隨讀隨作讀書筆記;
2. 讀了一個文藝作品,要找些有關這個作品的評論文章來讀,還要讀一讀這個作家的傳記。
在“藥方”下面,老舍加了說明:作讀書筆記,這不僅有助于記憶,而且是自己考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不管自己的理解是否完全正確,反正寫過筆記必能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把作品與文學評論以及作家的傳記結合起來讀,可以對那個作品有較深的了解,同時還能減少偏見,吸取營養(yǎng),剔除糟粕,逐漸提高自己的文學水平……
從此以后,老舍按“藥方”讀書,收效極大。
田忌賽馬
——方法得當,反敗為勝
決策維系著事業(yè)的成敗,決策學已成為當今一門熱門科學。我國古代決策學上的成就是豐碩的,《孫子兵法》、《戰(zhàn)國策》、《資治通鑒》這類經(jīng)典著作無不顯示著先人決策的智慧,田忌賽馬的故事便是其中一例。
田忌有 3 匹馬。與對手的 3 匹馬相比,均分別低半截兒,劣勢是顯而易見的。要想在三盤兩勝中取勝,只有田忌的“一不勝而再勝”的決策是正確的,即以劣對優(yōu),優(yōu)對中,中對劣。結果是負一場而勝兩場。
朱熹治學
——打下堅實的基礎是的方法
朱熹曾說:“讀書之法,謂始初一書費十分功夫,后一書費八九分,后則六七分,又后則四五分矣 ! ”克服了幾次困難,以后就會“勢如破竹,迎刃而解”。他以為學習如行舟,初如擱淺難行,后能破浪而行,把這形容為:“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笨芍^形象深刻。這就告訴我們要付出巨大精力打好扎實的基本功,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