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游戲心理”分析及對策
2005-5-27 字數:3628收藏此頁到都市網摘 摘要:小學生中存在沉迷電子游戲的現(xiàn)象;促使學生沉迷電子游戲的心理分析,包括內部動機和外部誘因與條件兩個方面;針對學生沉迷電子游戲的成因,在教學工作中應如何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和引導。 關鍵詞:小學生;游戲心理 一、存在問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文明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各種娛樂活動也越來越豐富,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精彩,同時也深深地吸引了現(xiàn)在的小學生。如果不加正確的引導,必定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在進行“小學生日常違規(guī)行為的心理歸因及對策研究”過程中,就發(fā)現(xiàn)了這種情況:不少班級中的中差生沉迷玩電子游戲,以至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有些學生甚至深夜偷偷溜出去打電子游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也感到比較頭痛,學生經常出現(xiàn)縷教不改的情況。我以前所教的班級中,就有七八位后進生經常玩電子游戲,不管是前任老師,不過我本人,都增對他們進行過多次教育,但效果并不明顯。不久前,我曾與一位五年級學生談心時,聽到這樣幾句令人震驚的話:“我最痛恨我爸爸,因此他不許我打電子游戲。”“如果沒人管我的話,我就天天打游戲,肯定打得天暈地暗!保ㄎ也皇窃撋陌嘀魅,平時常跟學生開玩笑,當聽到學生講述一些自己的錯誤時,也只是用笑話或講故事的方法,給予指正。經過一個多學期的接觸后,才開始能在部分學生中聽到他們的心理話,這是其中之一。)當時我真不敢相信,一個學生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但他確實說了,我只能相信我的耳朵。 學生為什么會這樣沉迷于電子游戲,甚至說出這樣“驚世駭俗”的話?為什么會出現(xiàn)縷教不改的情況?他們的動機來自哪里?為什么能保持如此長久?這些問題在不少教師、家長的心中已經問過不少回了,但始終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解釋,更談不上尋求科學的方法來解決它。對此,不少教師、家長都采用了禁止、處罰等手段進行教育,雖然能在短期內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常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后果,如使學生養(yǎng)成說慌的習慣,雙重性格的形成等。 二、心理分析 為了尋找更合適的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解釋這些現(xiàn)象: 根據動機理論,“人們無論從事什么活動,總要受到動機的調節(jié)和支配”!皠訖C一旦產生,必將導致行動。”也就是說,小學生打電子游戲是有一定動機的。而“動機是由人的內部需要和外部的刺激誘因與條件相結合而產生的。”因此,在分析學生“游戲心理”時,可以從學生的“內部需要”和引起學生打電子游戲的“外部的刺激誘因與條件”兩方面入手。 1、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致使中差學生沉迷電子游戲,從中尋求心理補嘗。 當代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通過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現(xiàn)的先后及強弱順序分為高低不同的五個層次,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愛與歸屬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五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對于廣大學生來說,按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在這五層需要中的前三層基本上都能得到滿足,從第四層開始的需要就不大容易得到滿足。特別是后進生,他們平時在學校里無法受到教師的器重,更多的是教師對他們的批評與責備。與同學相處時,同樣也得不到相應的尊重,他們永遠處于最底層。在家中,父母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引導下,總是恨鐵不成鋼,當然不會認可孩子的實力、成就,也不可能賞識這樣的孩子。一直以來,后進生的這種希望受到別人尊重的需要都處在無法滿足的狀態(tài)中。而中等學生較后進生的處境稍好,有時也能得到同學、老師、家長的認可,只是較少被老師注意,表揚、批評基本上輪不到他們。也就是說,中等學生的這種需要處于半饑餓狀態(tài)。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學生“就會產生自卑或保護性反抗”。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孩子,他們的反抗在現(xiàn)實中是得不到實現(xiàn)的,既使實現(xiàn)了,也只會給他們帶來更嚴重的后果。這種長時間的壓抑,使得學生渴望從現(xiàn)實中尋得心理補嘗,以平衡心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電子游戲就成了他們最佳的選擇。 2、電子游戲為學生帶來心理上的滿足,同時也強化了學生打電子游戲的動機。 電子游戲曾經風靡一時,可見它確實有獨到之處。如果你去電子游戲灘逛逛,你定會發(fā)現(xiàn),電子游戲的優(yōu)點不少:首先,電子游戲都具備精美的畫面,色彩豐富。游戲中對于力量的表現(xiàn)很注重,很夸張,符合男孩子好斗的心性。其次,電子游戲的難度設計科學,有難有易,循序漸進。不管是新手還是老手,都能從中獲得勝利的快樂。第三,電子游戲的操作簡單易學?刂泼姘迳弦话愣贾挥腥、四個按鈕,操作方便,一學就會。第四,不少游戲都藏有必殺技,能一舉擊敗亂人。學生可以毫無顧忌地大打出手。而且只要稍加努力,他們就能在電子游戲世界中“稱王稱霸”,以此宣泄淤積在心中的一切不滿,從中獲得最大的快樂。 “動機會因滿意的結果被強化,使該行為重復出現(xiàn),逐漸被鞏固”。學生在打電子游戲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實力”,建立了“自信”,取得了“成就”,在部分學生中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他們打電子游戲的決心豈能不“堅定”。反復的強化,形成了惡生特循環(huán),故屢教不改現(xiàn)象也尤為突出。 3、沉重的課業(yè)負擔進一步“興風作浪”。 玩是孩子的天性,這是眾所周知的。然而,現(xiàn)在的學生他們有多少屬于自己的時間,有多少時間能讓他們玩?否則,我們國家也不會大喊“減負”的口號。對于后進生來說,就更“慘”了。他們學習情況本就不佳,早已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卻還要完成大量的作業(yè)。“玩”的動機與“避免被老師、家長批評”的動機在他們心中不斷的斗爭著,最后是勝負,取決于學生的意志。小學生處于少年時期,他們的自制力雖然有所增強,但仍有局限性。這進一步加重了學生打電子游戲的情況。 在多種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使得不少中差學生不由自主地沉迷于打電子游戲中,難以自撥,每每出現(xiàn)屢教不改的情況。 三、解決方法 綜上所述,造成學生沉迷打電子游戲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而電子游戲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不足,使得學生形成打電子游戲的動機。這種動機又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得到強化,造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屢教不改的現(xiàn)象。針對以上述分析,我認為在處理學生沉迷打電子游戲的情況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給予應有的心理滿足。 學生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是造成打電子游戲的根本原因,必須給予應有的滿足,這才是治本之法。要做到這一點,平時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必須注意:①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覺得自已是被老師重視的。②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表揚,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特別是后進生,他們往往存在自卑心理,更需要老師的照顧、關懷。③多加下面引導,減少或避免批評,樹立學生的自尊心。④為學生創(chuàng)設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使他們能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當學生應有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后,心理補嘗的需要就會減弱。 2、減少學生接觸電子游戲的機會 對于那些已形成打電子游戲習慣的學生,應當盡量減少他們接觸電子游戲的機會,最大程度上降低被強化的可能性。①可以通過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法,為學生設計一些集體活動,使學生在校園內也能感受到不少快樂,使學生的動機在潛移默化中得以轉變或減弱。②與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并相互協(xié)調,共同限制學生打電子游戲的時間。 3、行適當的心理引導。 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由于教師、家長存在或多或少的方法問題,使部分學生會產生一些逆反心理,難以接受老師、家長的勸導;蛘哂捎诒旧淼恼J知水平限制,認識不到打電子游戲的危害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適當的心理引導。我們可以先通過各種方式取得學生的信任,然后站在學生的位置,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學生切身的利益出發(fā),幫他們分析事情的利弊,使他們明白為什么不能打電子游戲。使他們在內心認識到電子游戲的危害,從而減少或避免打電子游戲。 4、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后進生來說,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們無法從學習上得到快樂,只有教師的批評,同學的諷笑。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們不想好嗎,這倒不是,就像有些后進生說的一樣,“我是想好的,也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可我學習成績就是不好”。雖然他們曾經努力過,可始終無法達到他們預定的目的。這種上進、求知,渴望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動機很快就在種種失敗中消失。作為教師,就應該為他們鋪設好一條“較為平坦”的路,給他們機會,讓他們也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5、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意志 應該說,不少學生知道打電子游戲的危害,但是由于平時的習慣,往往無法克制自己的行為,屢次違規(guī)。當然,這是由于學生年齡特征,意志力局限所致。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堅定意志,有助于學生在生活中克服種種困難,加快形成規(guī)范行為。 總之,我們應盡可能地從學生的心理實際出發(fā),針對我們教育的不足,使學生從根本上轉變違規(guī)行為,健康心理,促進規(guī)范行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