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新型作文教學模式 全面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手段,運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把小學語文教育與計算機教育融為一體做到“識字教學、閱讀理解、作文訓練、電腦應用”四者結合。其主要目標是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模式”,建構一種既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雙主模式。這種模式把學生當作了學習的主人這更利于學生的學。經(jīng)過近三年的“四結合”實驗,本人在教學中努力探索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建構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中充分展現(xiàn)自我發(fā)展個性。下面我就新型教學環(huán)境中的作文談談個人的看法: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讀寫能力。但是,多年以來,對小學生寫話、習作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還很不夠。1998年我們對當時南頭小學在校生分年段做了抽樣調查。調查結果反映如下:⒈學生沒的話、沒的寫的現(xiàn)象普遍存通過測查,學生普遍反映沒有事可寫,有事也是話一開頭就結尾。⒉老師指導后的作文千篇一律。學生作文最頭疼的是不知怎么寫具體,這是中年級片段教學的難點。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老師一一告訴怎么做,學生感那是老師在做作文,學生只是代筆寫一下,寫出的文大同小異,全班雷同。⒊套話、家長話充斥在文章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種現(xiàn)象,一個10歲左右的孩子,習作變成成熟人講的話,甚至像講道理的老人,沒有孩子童真的光彩。⒋課堂上費時的指導效率低,教學質量不高。一部分老師的作文教學,把教給學生怎樣審題、選材、布局、謀篇……作為作文教學的重點,把提高寫作能力的功夫下在了寫作方法和技巧上了。還有部分青年教師對于作文教學無從下手,這些都是小學作文教學質量難于較快提高的癥結所在。根據(jù)以上調查可看出面對作文,只有少部分學生喜歡,而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作文感到困難,有的甚至感到害怕。作文課中學生面對黑板,冥思苦想?yún)s不知寫什么好,選材難成了學生寫作的攔路虎!八慕Y合”多媒體網(wǎng)絡中的作文教學就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直觀形象的寫作素材,營造了和諧的寫作氛圍,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有力的幫助。以下是我在“四結合”教改實驗中對作文教學模式的探索。一、 低年級起步作文教學模式。(拼圖作文教學模式:網(wǎng)絡查尋—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觀察—看景說話—輸入表達—反饋評價)小學語文新教學大綱指出“低年級作文訓練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興趣,樂于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钡湍昙壍钠磮D作文是讓學生在網(wǎng)絡中查尋自己喜歡的圖片發(fā)揮各自的想象能力拼成各式各樣的圖畫,創(chuàng)設一種自己喜歡的情境,寫出內容豐富的作文。這樣通過先拼圖再作文,可滿足學生自由發(fā)揮的欲望,讓學生真正做寫作的主人。 〈一〉 網(wǎng)絡查尋,選擇圖畫(視頻)。通過自主查尋,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學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校園網(wǎng)中查尋收集內容豐富的圖片、視頻。那鮮艷的色彩,逼真的聲音,真實的場景,會把學生深深吸引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就有了一個良好的寫作開端。〈二〉 拼合圖畫、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圖片按一定的順序,組合成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的畫面。組合畫面可用以下方式。①模仿課文內容,組合畫面。②根據(jù)教師提示的內容組合畫面。(教師有目的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③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組合畫面(如課外活動場面,公園一角等場面。)④運用課外閱讀認識。拼合畫面,如學生喜歡看童話故事、動畫片,看完后,讓學生根據(jù)故事內容或重編故事等手段進合拼圖。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拼合畫面,形成故事完整的畫卷,這樣學生就有寫作內容,為了寫作打下了基礎。〈三〉指導觀察:弄清圖意。學生拼合好一幅完整的畫卷后,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啟發(fā)學生認真地想,教給學生正確恰當?shù)挠^察方法。學生有了正確拾當?shù)挠^察方法才能準確地領會圖意,這樣寫出的作文,內容才豐富。如我在教學《秋天》后,讓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查尋搜集春天景色的圖片。再組合成一幅“春景圖”讓學生按由近到遠抓住春天景色特點來描寫。這樣學生寫作時就會有的放矢,抓住重點來描寫。 〈四〉看景描述,訓練語言。由于小學生的思維具有跳躍,不夠連貫的特點。因此拼圖作文就必須加強學生的口述訓練。以口述訓練為過渡,讓學的思維連貫,不發(fā)生紊亂。這樣把觀察、思維、語言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寫出的文章也有條理!次濉 輸入文章,及時輔導。由于學生經(jīng)過反復口述訓練,文章在頭腦中基本成型再加上學生有較快的輸入能力。這樣,學生會保持思維的連貫性,把想好的內容一氣呵成,輸入電腦。同時,教師通過網(wǎng)絡監(jiān)控及時對學生進行個別化輔導。 〈六〉評價反饋、總結提高。教師利用網(wǎng)絡實時轉播每一位學生的作文,讓學生了解作文的好壞。通過反復評議,對文章進行修改,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文章和聽到的評議,作出恰當?shù)囊龑Э偨Y,讓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提高。二.中高年級命題作文模式:(設鏡入題 激發(fā)興趣——指導觀察 合理想象——網(wǎng)絡查尋 啟發(fā)遷移——說議結合 輸入作文——網(wǎng)絡評析 總結提高)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中高年級作文重點是“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在樂意寫的前提下,寫出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的文章。多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為寫作提供了真實具體的寫作素材,為寫好作文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一) 設鏡入題,激發(fā)興趣。在多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鏡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作文需要,精心選擇有關的CAI課件或其他多媒體的資料,通過媒體展示。及富有激情的導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情感,幫助學生把準題目和寫作要求,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如我在教學《寫一處景物》時,先利用計算機教學網(wǎng)播放一段介紹校園小水池的錄像。這樣在背景音樂的渲染襯托下,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是:清澈見底的池水,各色魚兒自由快活地在水中游來游去,偶爾幾條小魚探出頭來,吐出幾個小泡泡,池邊的楊樹隨風飄揚,幾只小鳥在樹枝上鳴叫……這樣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形象逼真。學生仿佛身臨其境,這樣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想把校園描繪更美的欲望。(二)指導觀察,合理想象。觀察是整個作文的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學大綱指出。“作文要做到觀察、思維,表達密切結合”作文教學要做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觀察是說話的前提,是思維的基礎。沒有細致的觀察,學生是不能把話說清楚,把文章寫具體的。因此在指導觀察時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guī)律,指導學生觀察,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多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直觀、生動、形象的場景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養(yǎng)成學生的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如在教《我的老師》這篇作文時。我為學生提供了一組反映老師生活的典型畫面,利用計算機集成技術,制成二維動畫,要求學生一幅幅按照從上到下,由左及右的順序仔細觀察,留下一個整體印象。再通過分解定格、放大和慢鏡頭的演示著重指導學生圍繞“老師的外貌特征”“老師是怎樣關心幫助學生的”。這些畫面,有重點地觀察,在觀察的同時。要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些什么?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讓學生學會從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去揣摩人物的內心話動,展開全理的想象,來說說老師的外貌特征怎樣,老師面對差生是怎樣說?怎樣做?怎樣想?學生又有什么反映等。這樣由淺入深地把握整體觀察與細致觀察,循序觀察與重點觀察,靜態(tài)與動態(tài)觀察的關系,這樣學生說話的內容就豐富了,思路也開擴了。(三)網(wǎng)絡查尋,啟發(fā)遷移。 在教學實踐中往往發(fā)現(xiàn),大部學生在多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雖然都能寫出通順完整的文章,但作文卻空洞乏味,不生動也不具體,是什么原因呢?這主要是學生不會潛詞造句造成的。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把已掌握的詞語知識得到遷移。同時由于網(wǎng)絡中有大量的習作例文以及名家名句,這些可作例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詞句,這樣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查尋,積累詞語,從優(yōu)秀范文的思路以及寫作方法中得到啟示,為寫好作文打下基礎。 造成學生作文空洞乏味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學生寫作抓不住重點,內容不豐富,例子不典型。因此學生作文也平鋪直敘。沒有閃光點,怎么辦呢?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典型的場景,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自主查尋,抓重點來寫。如在《記一次活動—接力賽》的教學時,學生雖然都參加過接力賽,而且記憶猶新。但學生是在群體的比賽中而往往忽視對典型人物的形象觀察,忽略比賽時的氣氛。鑒于此,我在教學中為學生選了幾張接力賽時的特寫鏡頭:小孩子鼓腮奔跑,竭盡全力爭取勝利,勝利后高舉雙手,欣喜若狂......這樣放大的特寫鏡頭使學生印更深,增強了形象感染力。然后讓過學生在網(wǎng)絡中查閱這些資料,通過仔細觀察從不同角度去描寫,這樣學生的作文,也就會更生動、更具體。(四)說議結合,輸入作文。作文教學應“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遵循“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并重”的原則,讓學生先說后議。這樣課堂容量大,效益高。更便于集中力量解決重點難點。 由于課堂上的指導寫作的時間有限。訓練時就應抓住重點,集中精力,進行片斷練習,讓每一個學生的寫作都有閃光點。如,指導學生寫《植樹》,抓住“小明和小紅是怎樣認真植樹”這個重點寫具體,引導學生仔細看圖,展開豐富的想象。為了讓靜止的畫面活生生地展現(xiàn)在同學們的面前,讓兩個學生扮演植樹的過程(植樹場景的視頻演示),然后請學生口述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及說話內容。讓學生邊說邊議:想象的合理性,說話的條理性等。這樣可讓學生:個別說—集體議,同桌說——互相議,個人說——請人議。這樣通過大面積說議結合的訓練,讓學生在說評中得到啟迪,這樣寫作的困難較好地得到解決。學生通過說議結合的反復訓練,文章在頭腦中基本成型.再加學生有較快的輸入速度,這樣學生會